魏志强
(安徽江淮汽车重型商用车公司工艺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601)
整车管线路涉及的相关设计分组较多,包含制动系、线束、燃油系、排气系等主要几个分组模块,由于每个分组模块单独设计,对本分组内的相关管线路设计标准负责,缺少整体的管线路标准统一,故需要设计、工艺、生产等多部门整体研讨,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线路标准。
2.1.1 主定位点共计4 处
分别为线束穿第1 横梁处、第3 横梁处分支,蓄电池支架处分支、尾部横梁处分支。其余线束分支点均可作为辅助参考,对线束进行定位布置。
2.1.2 线束辅助定位点
NO 传感器线束分支、干燥器线束分支、柴滤线束分支等线束分支均可作为辅助定位点。
相比较线束定位点,制动管路无明显有效的定位标识,仅可将阀体作为定位参考。
2.2.1 横梁阀体
挂车阀、前桥继动阀及ABS 控制阀等处的分支气管,以气管上的三通接头为定位点,三通接头与阀体平齐;无三通接头的气管,气管经过一定的弯曲半径(不打折即可)再连接到其他零部件。
由于水管和油管一般为非成型直管,零部件通用性较强,暂无定位点可识别。
蓄电池支架或尿素罐支架(以靠后的为准)之前管线路分层,线束布置纵梁腹面上层,管路布置纵梁腹面下层。
表1 管线路在纵梁腹面布置原则
表2 管线路过横梁布置原则
发动机前悬置:管线路均从悬置上方布置。
发动机后悬置:线束从悬置上方布置,管路从悬置下方 布置,且在后悬下方优先布置尼龙管总成,再布置其他水管、油管。
变速箱悬置:除特殊结构外,线束均从悬置上方布置、管路从悬置下方布置。
纵梁APU、干燥器、阀体等:视APU、干燥器、阀体与纵梁上下翼面间隙决定,若与下翼面有间隙则从下翼面布置。
经设计、工艺、质量、生产等单位的共同研讨和现场验证,对影响管线路产品质量的相关部件位置及安全距离进行定义,明确其位置及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此标准形成统一意见,详见表3。
表3 管线路安全距离
经过多轮标准制定研讨和现场验证实施,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线路工艺标准,从管线路定位、布置、支架选用和安全距离等方面,对管线路工艺标准进行规范,有效指导生产现场管线路工序的装配,助力整车产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