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09-20 06:19王国振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王国振

摘 要: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引入了BOPPPS模型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型。BOPPPS模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多的是强调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全程参与式学习、教与学的总结与反思,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机地把BOPPPS模型的六个要素融入翻转课堂的各个阶段,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撑和依据。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参与式学习,强调了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BOPPPS模型

近年来,高等院校教育者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其中以MOOC为代表的翻转课堂的出现为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思路。MOOC的本质是一种开放的在线教育模式,它的开放性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1]。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MOOC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也是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体现。

BOPPPS模型与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一致,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进行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入BOPPPS教学模型。以BOPPPS为理论指导,建立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总结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

一、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BOPPPS模型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要素:引入、教学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BOPPPS模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多的是强调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全程参与式学习、教与学的总结与反思,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翻转课堂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机地把BOPPPS模型的六个要素融入翻转课堂的各个阶段,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撑和依据。

(一)课前准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本次课程定制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定哪些教学内容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哪些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在明确课前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点学习的学习资源。课堂上的参与互动环节会占用大量课上时间,所以为教学内容上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所以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比传统的课前预习要求更高,对于简单记忆层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熟练,这样才能在课上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中,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应用的探讨。

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前测,前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也能侧面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可根据测试的结果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同时也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课堂进度。前测的题型选择上可以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学习体会等。

(二)课中实施

一个有效的引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引入方式,如问题、游戏等。引入的内容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是生活中待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课前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课堂任务,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课堂任务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任务的难度要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设计拓展问题供学习程度稍好的同学完成。教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要时刻关注各组讨论情况,并给予适时地引导,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小组成员通过充分地讨论、总结,将自己小组的收获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后测的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堂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后测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并为将来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和支撑。

(三)课后总结

课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总结。教师进行课后总结主要是找出本次课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下次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是为了找出学习中的盲点,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师生要利用好资源平台,积极进行拓展训练,及时沟通交流,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案例

本文将基于BOPPPS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用于“TCP/IP协议原理”课程,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TCP/IP协议原理”这门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RIP路由协议”一节为例,基于BOPPPS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

1.目标

教师任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定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RIP协议工作原理,利用RI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RIP协议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3)态度目标:通过参与式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任务:学生要明确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形式:通过课前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2.前測

教师任务:教师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来检测学生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基本概念、RIP路由的掌握情况。

学生任务:学生在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形式:课前测试。

(二)课中实施

1.引入

教师任务:(1)上节课学习了静态路由,大家想一想当网络规模很大或者当网络结构频繁发生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2)针对静态路由的缺点我们该如何改进?(3)动态路由适合用在什么样的网络环境?

学生任务: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分析静态路由优缺点;对比分析动态路由和静态路由的区别和应用环境。

形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参与式学习

教师任务:(1)设定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工作情境设计网络拓扑结构。(2)对所设计网络进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使网络能够正常运行。(3)检测网络配置是否成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4)教师跟踪各组讨论情况并进行记录,对有困难的小组随时进行正确引导。

学生任务:(1)分组,并根据本组任务进行讨论。(2)使用PacketTracer模拟软件对设计好的网络进行实现,并进行讨论总结。(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形式:设定情境、小组研讨、模拟实践、汇报总结。

3.后测

教师任务:(1)设置问答题、选择题等题型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任务:(1)通过测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2)归纳整理本节课重点。

形式:通过课堂派进行互动测试。

(三)课后总结

教师任务:1.给出学习资料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进行下次教学设计时提出改进方案。3.布置新的学习任务。

学生任务: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总结,并写出学习体会。

形式:师生共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

三、总结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感到无从下手。BOPPPS模型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論支撑和可参考的模型。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式的主动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实践证明,基于BOPPPS模式的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丽,卫春芳,陈志雄.基于MOOC的三位一体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182-184,18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