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章伟
摘 要 本文为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将针对“6+1”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高中数学;6+1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075-01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既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化、理性化的概括,它和教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6+1”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提纲”、“限时训练”为基础,按照“导–思–议–展–评–检+练”等6个课堂教学环节加上1个课后练习的程序开展教学的校本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6+1”教学模式,不但满足了素质教育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更能够不断推进我国教学实践的改革进程。
一、“6+1”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导”环节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导学提纲、板书、教学语言等载体简练、精准、规范地呈现;
“思”环节要求:在课堂绝对安静的环境下,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提纲”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课堂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学情;
“议”环节要求: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包含不同层次的同学,小组要求相对稳定。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确定发言的顺序,在交流、讨论、分享、解惑的过程中,要求人人都要发言。“议”的过程要求所有学生全部站立,集中精力做好笔记等;
“展”环节要求:展示的形式有多种,口头表述、黑板板书、多媒体展示、上台讲解等都可以,要求展示者饱含激情、声音洪亮、用语规范,其他同学积极踊跃发言(举手时用语:我展示、我质疑、我纠错、我补充、我挑战;展示时用语:×问题我认为是××,理由是××,解题思路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是重要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评”环节要求:教师需要做到“两精讲四不讲”,具体来说指的是——精讲重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学会的不讲,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能会的不讲。精讲语言要简洁、明确;精讲要利用好屏幕、板书、教学语言等。
“检、练”环节要求:提前编写印制“导学提纲”和“限时练习”。在“导学提纲”中需要包括“当堂检测”的内容,“限时训练”要求学生利用一节自习课时间限时完成,教师及时批阅、及时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以此展现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6+1”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一)导环节
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努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数学课堂应以探究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化”、“再创造”,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最终达到自主发现。以“导数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师精心编制由简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平均膨胀率”和“平均速度”得到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进一步由“瞬时膨胀率”和“瞬时速度”得到“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割线”到“切线”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最后指出“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二)思环节
“思”的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阅读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的给予提醒和帮助。有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提示内容或动态图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习。
(三)议环节
数学课堂上的“议”与“思”是密切不可分的,议是在思的基础上自然引发的,不能是形式上的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自然而然的有想要讨论交流的欲望,于是“议”是自然发生的。课堂由绝对安静渐渐变得有细微的声音,随着问题的进一步讨论,课堂气氛有可能变得非常热烈,也有可能因为还要进一步思考而一直保持安静。因此在数学课上,不需要学生起立讨论,坐着可以讨论,站着也可以思考,是思还是议,站还是坐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
(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导学,通过阅读数学课本、导学提纲等认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
2.质疑:通过自学把能理解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结,发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或无法理解的内容,用笔勾画,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3.讨论:把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同小组成员交流,组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再次整理小结,组内不能解決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讨论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跨组讨论。
4.展示:对于小组讨论形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问,由其他组的同学解决或者在教师点拨下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元江.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使用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