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舟
摘 要:运用互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互动热情;选择开放性教学内容,拓宽互动领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互动频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3-0087-01
所谓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这一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有着非常轻松、活跃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将学生的生活完全融入到课堂中来,实现教学生活化,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看待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的生活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有乐趣,能够激发他们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互动的热情。生活化的情境非常丰富,教师可利用多姿多彩的图片或成语故事等,作为课堂导入的媒介。例如,教师可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南北方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尤其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故事、谚语等,让学生感受到依托于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情况和生活背景。在创设互动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互动热情。有的教师在创设互动情境后,要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会对这样的互动方式感到麻木,甚至会厌烦,从而失去参与的热情,这种互动教学也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创新性的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地理学习,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
例如,在教学“喜马拉雅山”这节课时,教师可先问问学生,在这一两年里你的身高有没有增加?每年大概增加几厘米?学生立刻给出回答。教师接下来说:“同学们是否相信,雪山每年也会长高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开展教学活动。
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10千米~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新型的观念和技术对地理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拓展了地理知识的内涵,学生也有了更多新的认知,这也使得地理学科研究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进行相应的拓展。为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
例如,在教学“四大洋和七大洲”这节课时,教师需要完成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并且了解划分这些区域的依据。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积极开展互动。教师可选择一些地理资料,为学生进一步解读不同阶段的四大洋、七大洲的变化和发展,拓展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内容所吸引,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并且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巴西”这节课时,教师可先跟学生聊一聊巴西的风土人情。先问一问学生,对巴西有哪些了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回答,巴西有多个种族,白人占49.4%, 混血人口占42.3%, 非洲裔黑人占7.4%, 亚裔占0.5%, 土著人约占0.5%, 所以肤色也是多种多样的。巴西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有很多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如罗纳尔多和贝利。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交流,实现知识共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其他的学生在下面补充,使学生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互动,提升互动频率。
总之,运用互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互动热情;选择开放性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互动领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互动频率。
參考文献:
[1]李小敏,崔天顺,鲍涵,赵爽,覃彩连,王社利.初中地理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6).
[2]张嘉文.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成才之路,2016(22).
[3]张玉林.多项互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