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儒家文化与旅游相关研究述评

2019-09-20 13:19宋书楠苏玉珍
生产力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曲阜儒家文化儒家

宋书楠,苏玉珍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影响着东南亚及西方国家,因此儒家旅游圣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2]。随着近年来儒家文化的复兴和全球文化旅游热的兴起,学者对于儒家文化与旅游相关的研究逐渐深入。1990年,喻学才(1990)[3]发表的《儒家思想与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一文,首次对儒家文化与旅游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成果。及时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促进我国儒家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同时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儒学文化与旅游相关文献的总体分析

(一)研究的时间分布

于2018年3月19日在CNKI学术总库以“儒家旅游”、“儒家文化旅游”、“儒学旅游”、“儒学文化旅游”为检索词,选择“主题”为检索项,又通过高级检索按照“儒家”并含“旅游”、“儒家文化”并含“旅游”、“儒学”并含“旅游”、“儒学文化”并含“旅游”为主题词,检索20年(1997—2017年)的所载文献,共检索到269篇文献。因为学术期刊、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次研究范围仅包含期刊及硕博论文文献。剔除与本文要求无关、重复、与主题关联不明显、报纸类的文献,剩余85篇理论研究文献,其中期刊文献有62篇,硕士论文23篇;学科分布上,经济与管理科学57篇,哲学与人文科学43篇,社会科学II辑24篇。基金项目方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篇,山东省软学科研究计划1篇。将这些文献按时间顺序整理,得到其时间分布(见图1)。

图1 近二十年国内儒家文化与旅游文献的时间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的数量大致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达到最高水平,之后有所回落。从文献数量上来看,研究还未形成连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国内关于儒学文化与旅游的相关研究基本保持了增长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儒家文化与旅游相关研究逐渐得到学者重视,儒学与旅游关系的迅速发展。

(二)研究的空间分布

在对85篇文献的整理中发现,共有44篇是从地域角度做出的相关研究,占文献总量的52%。这说明近二十年的研究以地域研究为主。通过对筛选出的44篇文献按照省份进行的整理可以看出,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其他地区只有少量分布(见图2)。这说明山东作为“孔子之乡、东方圣城”,无论是在旅游客体、旅游主体还是整体文化氛围方面都在研究上存在着得地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反映出其他地区在研究上的薄弱。其他地区虽然也有关于儒家的遗迹,如山西省冠山是国内儒家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却很少,仅有一篇是关于冠山书院开发的。

(三)研究的内容分布

通过对85篇论文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儒家文化与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即儒家旅游思想与儒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其中关于儒家旅游思想的文献数量为24篇,占总文献的28%;儒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文献数量为57篇,占总文献的67%,这表明学者们更多地认识到借助儒家文化的传播优势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图2 近20年国内儒家文化与旅游文献的地域分布

二、关于儒学文化与旅游的研究内容分析

(一)儒家旅游思想

关于儒家旅游思想,学者们主要从儒家旅游观进行讨论,如“远游观”,“比德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等。

1.“远游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远游观”不符合“孝”的礼制原则,因此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不主张远游。但有学者指出后人对孔子的“远游观”的理解比较片面,其实孔子及儒家是主张远游的[4]。一是通过游历积累人生经验,开拓视野;二是通过远游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积极入世的精神及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三是通过游历山水,提高审美意识,丰富自身情感[5]。但年轻人远游前要做到“游必有方”,即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计划好旅游的时间及往返行程,要将详尽计划告诉父母,使得家中父母无挂念,这样则符合了伦理道德的“孝”[6]。

2.“比德”的旅游观。学者指出所谓“比德”,简言之就是以自然物象作为人的道德品格象征,激发人的情致[7]。这种观点开创了我国最早的旅游文化理论[8],使得人类的山水意识从神坛上解脱出来,把自然山水融入人伦,比德山水,寄情山水,效行山水,儒家把自然山水融入人伦,表明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负载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现出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9]。林琳(2008)[10]还提出了类似的“比情观”。“比情”是指审美主体在特定情境中将感情外射、转移到物象上,其与“比德观”存在着相似之处,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己变为可以理解、亲和,从神之束缚中解放出来[10]。

3.“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观。学者们大多从“天人合一”观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进行探讨。“天人合一”就是指人类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该污染、破坏、掠夺、滥用[11]。学者们指出生态旅游开发应以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会危及到人类和自然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12]。另一方面学者们还指出“天人合一”思想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础,对旅游者和目的地的居民、旅游供给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政府行政部门也要建立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法规体系和伦理标准,明确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地方社区在开发旅游资源中的责任和义务[13]。

4.“义命观”。“义命观”是对“自觉主宰”和“客观限制”思想的探讨,在旅游中即是对限制旅游主体旅行的客观因素的探讨。旅游者在出游前要细致了解自己的制约因素,如交通工具、道路状况、当地风俗等等。“义命观”肯定了旅游的主宰性,对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有着积极影响[14]。

总体上儒家旅游观体现了其对旅游的促进作用,鼓励人们外出旅游,到自然山水中欣赏美景、陶冶性情、结交朋友。同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等有着指导作用,更有利于旅游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儒家文化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1.儒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学者们强调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肯定了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开发价值,提出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一是要深度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明确开发的主题,深挖旅游产品,开发多样化、多层次旅游产品;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宣传,积极开拓客源市场;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地的旅游形象[15]。

学者们对山东曲阜儒家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在资源优势上,曲阜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存在着知名度优势;有着珍贵的文化遗产及文物古迹;曲阜是旅游主导城市,旅游业是曲阜的最大产业[16]。其次,曲阜现有开发集中在对儒家文化进行的历史文化挖掘方面[17]。主要体现在节庆旅游、修学旅游与美食旅游等方面[18]。但是在旅游地现有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当地资源部分破坏严重,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及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当前的宣传力度不够,投入旅游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少;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游客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满足[16];四是“三孔”的文化意境面临着现代商业的侵蚀,文化氛围遭到严重破坏[19]。最后,针对这些现象,学者们认为儒家文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一是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针对性的保护条例;二是要加强宣传,积极开拓客源市场,通过宣传促销活动扩大曲阜的知名度;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力打造旅游地新形象[16];四是开发过程中增强体验性,使游客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2]。

对于其他省份儒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学者指出山西冠山书院应借助于旅游,倾力打造“北方国学书院”之主题形象,彰显其儒家文化特质,将冠山书院打造成山西省特色鲜明、儒家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之地[20];河北衡水现可利用最有效的品牌“董仲舒”,以其养生思想开发养生新项目、打造养生基地[21];江西庐山作为“孔子思想的第二故乡”,要在旅游建设中彰显出儒家特色,借助大众媒介的传播宣传其旅游形象,举办具有儒家特色的读书活动[22];广西恭城旅游小镇要塑造“千年孔庙儒风厚,秀美茶江瑶乡情”的旅游形象,融合儒家文化与瑶族文化,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局面[23]。

2.儒家文化与旅游教育。学者们对于儒家思想运用到旅游教育中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儒家思想运用到旅游教育中去,培养旅游伦理道德思想。在高职学校教育中,将儒家学说中的“仁爱”观、“天人合一”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用观运用到高职学生旅游伦理教学中,从理论渊源上促进旅游业的和谐发展[24];将“仁爱、诚信、中庸、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价值观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各种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25];为了使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游客,应将“以人为本,重视人际”的人际交往观内容运用到教学之中,培养旅游人才的诚信、忠诚[26]。另一方面是以儒家文化为资源而开展的“研学”旅游。王传武等(2014)[27],郎咸国(2017)[28]等人分析了曲阜修学旅游现状,提出首先应让曲阜拓宽海外市场。当前曲阜海外“研学”旅游市场主要以美国为主。此外还应重视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把曲阜发展成全国乃至世界“研学”旅游目的地。其次,产品开发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但产品开发不能破坏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最后还要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的广告投入力度,借助网络平台提升曲阜修学旅游资源的知名度[28]。

3.儒家文化与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学者认为儒家文化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将其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员工素质,促进企业明确产品定位,制定营销策略等。

从主题酒店的经营角度出发,学者指出将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于酒店服务、“民为邦本”运用于酒店员工管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用于酒店经营、“诚信为本”作为酒店企业信念、“和义取利”作为酒店企业价值观[29],也不失为良好方略。而主题酒店的内外部环境则应体现出儒家文化氛围,建筑物应体现出“礼”的形式,打造孔子学堂体验式旅游区,充分考虑主题酒店的时代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应处处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意蕴[30]。同时酒店要借助教育部孔子学院组织委员会、孔子基金会等团体机构,宣传酒店、提高酒店影响力;研究用户的心理,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吸纳更多客人[31]。

龙峥奇和李晗琦(2010)[32]从儒家思想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出发,指出“人性可塑”的管理人性观,从多层次、多角度并根据不同员工特点制定绩效标准和奖励方式;“道之以德”的管理控制观,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态人才使用”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观,管理者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感化影响员工的素质。

4.儒家文化与消费者行为。杨瑞(2011)[33]、王文彬(2012)[34]等学者还从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角度进行了研究。杨瑞(2011)[33]以西安市国内游客的购物风格为研究目标,将儒家文化价值观提取出“家庭声誉”价值观、“行为与身份相符合”价值观、“无私与进取”价值观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游客的购物决策风格有着显著影响。王文彬(2012)[34]以曲阜游客为研究对象,指出游客对于曲阜最深的印象是孔子及儒家文化,主要游览的景点也是三孔景区;在娱乐活动中,绝大部分的游客选择参与祭孔大典、开城仪式等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活动;游客在曲阜旅游中选择儒家特色住宿体现不明显,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游客期望通过住宿来体验当地的儒家特色文化。

三、结语与展望

从前面对儒家文化旅游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研究儒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献在逐年递增,但总体研究数量还是较少;研究地域也分布不均,其他地区研究量明显少于曲阜地区;研究内容虽然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但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研究较少;研究文献中定性分析占了绝大多数,定量分析较少,研究方法单一。

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观和旅游行为,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儒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应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一)深化研究内容,加强实践研究

儒家文化对旅游实践具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缺乏深度。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研究儒学的研学旅游相关文献较少,有些学者在研究文献中一笔带过,没有进行详尽的专题研究。事实上,目前山东曲阜此类修学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学者们尚未进行专题研究。对于儒家文化在酒店经营与游客行为的应用方面,可以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积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如儒家思想对于我国酒店文化及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等。因此学者们可以立足于当地特色文化底蕴,分析儒家思想对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二)挖掘儒家文化的地域特色

曲阜拥有孔子之乡的优势,把孔子的儒学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旅游开发与推广的理论依据,打造“东方圣城”,定位精准,行之有效。其他地区也应根据儒家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如湖南衡水把董仲舒的养生思想运用于旅游开发之中,打造养生圣地;而江西庐山则是以朱熹的儒学观点为依据,打造“世外桃源”。我国很多自然景观都因先人们在游玩山水时触景生情而吟诗填词、撰文集志、提联树碑而留下了浓厚的儒家文化积淀[35];中国有两千多座“文庙”,无论是世界遗产的曲阜孔庙还是未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海嘉定文庙,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造访。因此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当地儒家文化特色,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地方特色的研究。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在筛选出的85篇文献中,使用定性分析方法的文献共有58篇,占文献总数的68%,可以看出,当前儒家文化与旅游的相关研究是定性研究,而定量研究方法则较少使用。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参与法等方法,灵活地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中可以借鉴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更加多元化、科学化。

猜你喜欢
曲阜儒家文化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