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芬 余惠兰 高杏芳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血液科,广东 肇庆 526060)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内分泌性疾病,与癌症、冠心病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由于糖尿病患病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肾脏、神经、眼部等脏器并发症,进而加重疾病和治疗难度,目前临床上为了控制血糖升高,常用于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干预,虽可稳定病情,但仅限于住院期间,在患者出院后,可因暂停服药、错服剂量、饮食不正确等因素再次出院,为了避免再次入院率,还需选择延续性护理方式,将护理服务延续至家庭,从而满足患者需求,增加自我护理能力,节省医疗资源[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1 一般资料:试验对象的120例均在2017年5月21日至2018年10月21日收治,而研究人员为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6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②患者年龄>60岁,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④患者能够正确应答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原发性严重肝肾等慢性疾病患者;②排除存在先天性脏器功能缺损患者;③排除存在言语表达不清、意识不清患者。观察组平均年龄(66.54±3.68)岁,平均病程(6.84±1.41)年,男性29例,女性3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6.89±3.32)岁,平均病程(6.57±1.23)年,男性28例,女性32例。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主要进行住院期间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血糖监测、心理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
1.2.1 制定健康护理计划:将健康计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主要措施:①短期教育计划:帮助患者改变当前紊乱的饮食规律,解决当前迫切问题;②中期教育: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计划,比如患者缺少什么知识、饮食紊乱情况;③长期教育计划:给予患者长期的心理治疗准备,促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面对疾病[3]。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值对比x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值对比x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对照组 60 8.95±1.57 7.48±1.68 12.43±1.65观察组 60 6.48±1.24 5.26±1.57 8.95±1.37 t-2.6324 3.4584 4.5125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对照组 60 82.19±1.68 85.46±2.84 86.37±1.67 82.46±1.74观察组 60 93.68±2.54 95.39±1.78 96.21±1.55 95.87±2.18 t-11.5236 10.4369 10.2101 13.1402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ESCA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ESCA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健康理论 自我概念 护理责任感 护理技能 总分对照组 60 46.29±3.44 14.75±1.78 14.85±1.62 24.51±1.97 111.21±8.45观察组 60 53.17±4.36 20.41±2.62 21.68±2.44 32.48±1.53 121.74±9.86 t-7.8456 6.4254 8.4569 8.4562 6.8415 P-<0.05 <0.05 <0.05 <0.05 <0.05
1.2.2 爱与归属感需求: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时间服药,且因为疾病的影响,存在急躁、被歧视、据王、孤独等情绪,不仅需家属照顾,还存在强烈的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对此还需加强社会支持,定期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回忆以往美好事件,从而降低患者遗弃感和孤独感,提高患者依从性[4]。
1.2.3 具体延续护理方案:①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后,还需保持每周一次电话随访,主要随访内容为当前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结果、运动坚持情况、饮食方案、有无不适感、当前心理状态等,若无明显异常,可改为每月两次电话随访,给予针对性指导,掌握患者顺从性,且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及时解决当前护理问题,增加电话随访频率;②上门随访:在患者出院后第二周进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若无异常现象,保持每月一次的上门随访频率,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不断完善、调整护理方案;③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病友讨论会或健康知识普及会,在开展病友会议时,需激发患者对治疗康复自信心,促使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并鼓励患者相互交流经验[5-6]。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ESC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ESCA评分[7]:主要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包括健康理论、自我概念、护理责任感、护理技能等知识,分数越高,代表对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越高。生活质量[8]: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了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值对比:见表1。观察组各段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见表2。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ESCA评分对比:见表3。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模式的转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健康,为了降低日后再入院率,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从而人提高患者遵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日后复发率。由于糖尿病是因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引起的,仅依借住院期间时间纠正,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对此还需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及时发现疾病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且促使患者回归家庭后,仍得到科学化的康复指导,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其属于责任制护理的一部分,且通过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能够不断强化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度,从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提高遵医行为。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值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自律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总而言之,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控制血糖水平值,增加对疾病了解度,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增加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