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雪 廖红玉
[摘要]听、读、说、写是语文基本训练的四项重要内容。听和读是接受,是吸收;说与写是运用,是表达。听、读是说、写的基础,听的能力和读的能力一樣,通过说与写反映出来,这是吸收与表达、进与出的关系。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读写结合,但对听与写、听与说的结合的探索较少。读、听是学习知识的两条重要途径,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因此,要把听与写、听与说的结合同读写结合一样,看作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训练方法。
[关键词]语文素养;听说读写;听力训练;具体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小学阶段就扎扎实实地进行培养。在语文素质的培养中,作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一、 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听和读是接受,是吸收;说和写是运用,是表达。听、读是说、写的基础,它通过说和写反映出来,这是吸收与表达, 进与出的关系。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重视读写结合,但对听与写、听与说的结合的认识比较浅显。因此,要重视听与写、听与说的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如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相关的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识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讲多说。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新的发现和感受、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倾听下去的兴趣。
二、培养“听”的良好习惯
听写、听读、听说,关键都在于听。听的良好习惯包括认真听、主动听、积极听三个方面。
(一)认真听
指听人说话要有始有终,听时要集中注意力,听后要努力记住。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犯听前不听后、听经过不听结果的毛病。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认真听的习惯是重要一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二)主动听
就是要求自觉多听。对熟悉的人讲的话要听,不熟悉的人讲的话也要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多听广播、电影、电视中的语言。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指导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督促他们主动多听。多听能得到许多读不到、看不到的知识,使学习的范围更加广泛。只有把读、看、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自觉学习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通过命题作文和记日记,引导学生多听,养成主动听的良好习惯。命题作文的题目可以是《记××说的一件事》《今天广播内容一则》《校内要闻》《街谈巷议琐记》《电影院前的谈论》《纳凉谈笑记》等。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听和写的任务,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养成主动听的习惯。
(三)积极听
就是听人说话的时候要进行积极思考,不但要听出各人说话内容的中心,抓住要旨,而且要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去分析和评论,不能人云亦云,是非不分,兼收并蓄。由于小学生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缺乏分析鉴别能力,常常以耳代目,认为大家说的都是真的,大人说的都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分析,培养积极听的习惯。在听力训练中,要渗透更广泛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音乐、体育、历史、地理乃至天文、气象等方面的知识,知识面尽可能宽一点。我常在课的起始或结束阶段,说这样一类的话给学生听、记:“我们的《国歌》又叫《义勇军进行曲》”“袁伟民叔叔是出色的排球教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一年有四季,春夏和秋冬。夏季白天长,冬季白天短”,这样,无形之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训练“听”的基本形式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听到的内容进行笔述,做到内容完整、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听记”包括听讲记与听读记两种形式。听讲比听读记忆深刻,记叙文较说明文、议论文容易笔述。“听记”要从听讲(讲故事)入手到听读文章;从听记叙文到听说明文、议论文;从顺序记到概括记、综合记。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 让学生由“听”内化成“说”
听后概括内容,即听读(讲)以后要求写出课文大意、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概括的能力。开始可以听读全文,领会要领;再逐段朗读,写出段意;最后要求听读全文,概括中心。以后逐步提高要求,从听几遍写出中心,到听一遍既能写出中心,又能写出段落大意。
在教师的启发和提示下,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的问题发表意见,能够综合出一种意见或几种意见。如第九册《给颜黎民的信》的“练习3”,要求学生说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段话的意思,在学生讨论以后,要求他们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综合——学生1: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要看许多人的著作,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如蜜蜂一样,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2:这段话告诉我们,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作者用蜜蜂采花酿蜜打比方,强调要读更多人的著作,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学生3:这段话的意思是要读许多人的著作,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如蜜蜂一样,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如果只读一个人的著作,就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如果蜜蜂采蜜,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二)让学生由“听”内化成“读”
“听”后寫作的训练较之对文章进行扩、改、缩、补的要求要高得多。前者要求听懂、记住再写,不可能反复再现;后者通过读后再写,不懂的、记不住的还可以再读,有反复记忆和理解的条件。所以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三)让学生由“听”内化成“写”
学习写的方法,做到听中学写,这也是听与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如《落花生》一文的难点,是启发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的某一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选读了《松树的风格》(节选)、《石榴》等状物喻人的文章,特别是把《落花生》中的一段话与《石榴》中一段话对照着读。如“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象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石榴》里的一段话:“妈妈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只看它的籽儿好看,又好吃,就是连它那土里土气的外皮,也是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呢!”“吃着石榴,听着妈妈的话,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要做一个看上去外表很美丽,而肚子里空空的华而不实的人,要做一个象石榴一样实实在在的人。”通过对照听读,学生领会到以花生喻人是就花生没有好看外表而很有实用这一特点来说的,以石榴喻人是就石榴肚子里有满满的果实这一特点来说的,从而领悟了以物喻人的写法。
为了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我布置了一个练习,写了下面一段话:
父亲说:“你们爱吃甘蔗吗?”“爱!”我们争着回答。“谁能把甘蔗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甘蔗汁很甜,可以制糖。”哥哥说:“甘蔗渣可以制酒精。”“还可以造纸,”我大声说,“这就是甘蔗的好处。”父亲说:“所以,我们做人……”
要求学生补写如何喻人的内容,有个学生这样写:“所以,我们做人要象甘蔗一样,把自己的血液都贡献给人民,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为人民谋幸福。”可见,学生已从听中领悟了写的道理,学会了写的方法。
总之,听写训练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作为讲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只要教师重视这项工作,正确认识听、说、读、写的关系及对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就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