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9-19 05:34董希会陆宜鸽王丹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心胸外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0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胸外科下肢血栓

董希会,陆宜鸽,王丹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心胸外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胸外科疾病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由于手术部位涉及人体重要脏器,因此手术创伤性较大,并发症风险也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且危险性极大的一种临床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治疗费用[1]。该研究将通过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保证胸外科手术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成功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 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择期手术治疗;无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自愿配合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因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存在认知障碍,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其中68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5.44%,将其纳入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8.39±2.70)岁,其余 1 182 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94.56%,将其纳入参照组,其中男性698例,女性 484例,年龄 31~76岁,平均年龄(47.83±1.56)岁。

1.2 方法

收集1 25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3 平均指标

将观察组68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参照组1 182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检验方法筛查影响因素并使用多因素分析模型确定高危因素。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两组数据,发病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参照组临床资料对比

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发现,两组手术患者在年龄、合并症、压迫止血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观察组与参照组临床资料对比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从表1中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长期卧床、静脉内留置管道与静脉应用强刺激性药物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部位邻近人体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脏分布有丰富的末梢神经,在手术操作时,器械损伤等会传导刺激信号,增加心肺感受器的兴奋性,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3]。此外疼痛刺激也会使胆碱能神经张力增加,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造成血管反应性扩张。有资料显示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次研究发现长期卧床、静脉内留置管道及静脉应用强刺激性药物都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4]。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液流速减慢,引起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静脉内留置管道等侵入性操作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静脉血栓,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5]。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迅速给予规范化治疗并抬高患肢,以减轻危害[6]。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胸外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需加强管理,做好术前准备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注意操作技巧,不宜过猛,对高危患者适时干预,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质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胸外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