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分析

2019-09-19 05:34朱小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卫生院江苏苏州215132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屈膝肌电生物反馈

朱小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卫生院,江苏苏州 215132)

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通常进行主动运动,可达到一定疗效,但难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生物反馈电刺激、等速肌力训练可使得功能障碍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操作简单,使得患者更容易配合,具有明显临床效果[1]。该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的作用。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入选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初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无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意识清醒;偏瘫下肢Brunnstronl分期>3期;心功能良好;未合并限制活动的其他病变。排除标准:形成新脑卒中病灶;近期出现癫痫且难以控制;机体重要脏器功能下降;无法正常交流;下肢骨关节疾病难以完成康复训练等[2]。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 46~72 岁,平均年龄(64.81±1.59)岁;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14例;左侧偏瘫32例,右侧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64.76±1.55)岁;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15例;左侧偏瘫31例,右侧15例。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增强肌力,对肢体伸展、协调功能进行相关训练,可采取翻身练习、Bobath握手练习,离床期以卧床-半卧位-坐位方式进行转换,增加负重训练等。训练时间25~28 min/d,1次/d,持续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完成康复训练后经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治疗,清洗皮肤干燥后将三极电极片放置到偏瘫一侧下肢腓骨小头后下方,将另一极放置到胫前肌下端,将辅助电极放置到运动较稳定位置。表面电极与生物刺激反馈仪连接,肌肉运动形成肌电信号可于显示屏观察。鼓励患者踝背屈练习,肌肉表面肌电值上升至预设阈值,系统会释放电刺激,每次持续9 s,间歇15 s,频率为55.6 Hz,采集动作最高信号进行记录,将其作为阈值,指导患者尽可能提高信号强度,使之高于阈值水平线,且将新最高点作为基线,一直到无法高于直基线时可完成 1 次治疗,50 min/次,1 次/d,5 次/周,治疗4周。

表 1 两组 FMA、ADL、BBS 评分对比[(±s),分]

表 1 两组 FMA、ADL、BB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FMA治疗前 治疗后ADL治疗前 治疗后BB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9.43±0.96 9.41±0.93 0.101>0.05 16.85±1.06 21.54±1.25 19.408<0.05 27.36±2.61 27.32±2.52 0.075>0.05 35.96±2.82 43.74±2.96 12.907<0.05 17.51±1.71 17.49±1.68 0.057>0.05 28.51±2.18 33.26±2.63 9.431<0.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经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估,得分越高显示功能恢复越理想;观察两组独立生活能力,经ADL评分评估,分值越高显示独立生活能力越好;观察平衡能力,经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得分越高显示平衡力越高;观察两组肌力变化,采取等速肌力训练仪对伸屈膝时肌肉收缩最大肌力(PT)进行评估[3]。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用(±s)表示,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MA、ADL、BB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FMA、ADL、BB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FMA、ADL、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伸屈膝肌PT对比

两组治疗前伸、屈膝肌PT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伸、屈膝肌 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伸、屈膝肌 PT 对比[(±s),N·M]

表 2 两组伸、屈膝肌 PT 对比[(±s),N·M]

组别 伸膝肌PT治疗前 治疗后屈膝肌PT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36.62±2.43 36.65±2.41 0.059>0.05 49.62±2.17 54.16±2.26 9.828<0.05 25.65±2.19 25.61±2.15 0.088>0.05 10.25±0.55 13.95±0.58 31.395<0.05

3 讨论

偏瘫在脑卒中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偏瘫在临床中的表现通常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活动局限性,自主运动能力下降等,使得患者无法保持较高的自理能力,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极为不良的影响。对患者实施早期功能训练可使之大脑皮质活动力提高,且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应性,利于神经元细胞修复,使得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4]。

经研究可知,治疗后,观察组 FMA、ADL、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伸、屈膝肌PT明显增高。由此表明,观察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肌电生物反馈可使得功能性电刺激、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有效结合,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肌电生物反馈可使得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由此形成微弱肌电信号,在放大后可再次输出,使得目标肌肉得到有效刺激,形成显著收缩运动,对目标肌肉进行反复刺激,可使得中枢神经得到有效激活,对脑功能重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肌肉功能,利于肢体恢复[5]。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屈膝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What can you do?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Hard Work Is just a Tool.But Where Do You actually Want to Go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观察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