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分区货币工作研究*

2019-09-19 09:35魏俊
山西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闽北方志敏纸币

魏俊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府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经济工作,而经济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货币工作。做好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实践工作,尤为重要,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亦是如此。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从1928年创建到1931年改为赣东北省,这期间在方志敏和邵式平等人的领导下,经济货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闽北分区的货币实践,给闽赣之后的革命经济工作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一、学术史回顾

关于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的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经银行、高校、地方党史部门的整理和研究,硕果累累。专著类四十多部形成了系统、翔实、博大的史料库;论文类过百篇,对史料史观进行点睛和补充。但是其中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及闽北分区相关的学术成果并不多。

参与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方志纯(1980)著述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以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出版的国内首部全面阐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专著《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史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它权威之作:一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982)编写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堪称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收藏及研究者的经典著作,在上册第72页至82页记载了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银元票的发行、制作、技术等,附录票面图案;二是江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1988)等合编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收录了从1927年9月到1934年2月间有关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土地改革、农业、工业与交通、商业与商业合作社、财政与金融等各个方面的文献资料,并选编了一些革命回忆录进行补充和印证;三是《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丛书》系列,其中张书成、徐炳南(1996)主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前三节记录了赣东北特区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8月到1931年9月期间货币发行状况、特区贫民银行的创建、银行券的印制与发行、占领市场的斗争、货币投放与回笼渠道,总结了银行券的购买力及其特征,以及停止的原因等等,是目前专著中关于赣东北特区革命根据地货币史料记载最为详细的一部著作。周士敏、马宪玉、贾章旺等(2017)《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总表》是在《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丛书基础上完成,赣东北贫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在第二章第八节中得到直观形象的印证;四是殷毅(1996)主编的《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在第一章第七节第48-51页记录了赣东北地区印钞厂存续始末和纸币图案;五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2011)记载赣东北根据地闽北地区部分史料,官方肯定了其历史地位和功绩。

论文类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相关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大致为:

1.关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主要领导人的研究。何建华(2015)讨论了方志敏践行“人民宗旨观”的现实启示,石勇(2015)探讨方志敏践行群众路线的六大举措,邓涛(2015)方志敏是如何教育兴区,黎志辉(2015)结合弋横暴动的组织网络和革命叙事论及“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发展史,程皖(2015)对黄道与邵式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刘明钢(2016)讲述方志敏的“苏维埃”情结,水新营(2017)记载邵式平和方志敏的战友情,冯佳(2017)分析方志敏文化教育思想,胡水华(2017)诠释方志敏民本思想,等等。

2.刘晓(1983)、夏道汉(1987)、郑德荣(1990)、沙健孙(1997)、唐志全和陈学明(2002)、陈德军(2004)、张玲(2007)、张建华(2009)等就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名称、构成范围、建立过程、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军政互动等进行研究。

3.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贡献的研究。陈家鹦(2000)谈到方志敏的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余伯流(2011)肯定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吴晓荣(2014)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考察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发展,姜斌(2014)论及毛泽东对赣东北苏区的精心指导及赣东北苏区革命实践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闽浙皖赣苏区史(2017),则是对“苏维埃模范省”进行全方位解读,这些均是肯定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其领导人的历史功绩。

4.关于赣东北根据地及闽北地区货币的研究。汪玉林(1994)略述赣东北根据地税收工作,刘向前(2009)考察了赣东北苏区第一家银行,冯明杰(2012)等考证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的纸币,邱曙辉等(2013)研究了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上饶市钱币学会课题组(2016)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1996)进行纠谬,沈飞(2017)研究闽浙赣生苏维埃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详述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及改称后“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的设立、发行纸币、币值稳定的措施及结局等,以彩色图展示了纸币的不同面值。

西方学界暂无直接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的货币史的作品,但是霍夫海因茨(1977)、陈永发(1998)等关于中共内战胜利奥秘的探索过程中重视关联和人的活动的研究视角,为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货币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于中国货币制度和现今世界金融货币制度的借鉴意义提供一种思路。

通过以上对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货币史的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关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货币制度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而且是围绕着文献或选编、或记载、或考证,并无作品从货币规律本身去分析这种货币制度的合理性所在,也并无作品就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闽北地区货币制度本身进行研究。

二、赣东北根据地闽北分区的货币经济环境

闽北以崇安县为主,社会现实残酷悲惨,人民生活难以为继。这里的老百姓本来耕地就少,又受着国民党地主乡绅的盘剥和压榨。在保甲制度的野蛮统治之下,农民们的生活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权力,而且在白色恐怖统治之下,人心惶惶,加之衣食缺少,半年糠菜半年粮。在这种悲惨的生活状态下,生命保障都是一个问题。老百姓虽有劈粮仓、抗暴政、反对苛捐杂税的自发性斗争行为,但是这种无组织的反抗终究抵不过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和打击。在应对老百姓的反抗过程中,豪绅地主看到了与买办资本相勾结、与国民党政府合作的好处,更是有恃无恐地加剧对人民的剥削,城乡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这种社会状况之下,不仅城市工业手工业凋敝,在面积广大的农村,同样是生产活动低迷,农田荒废。闽北以崇安县为主,社会现实同样残酷悲惨,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经济与政治上没有生存空间的人民群众只有进行革命反抗。但是面对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国民党进行经济和军事上的大力剿杀。

闽北分区的货币工作是在赣东北特区银行工作的启示之下,受到赣东北贫民银行工作成效的鼓舞开展起来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分区在1931年冬后进入鼎盛时期。早在1931年的4月,方志敏率领红军第二次在闽北地区粉碎国民党的进攻,经历了十一场硬仗,但是每一仗都取得了胜利。6月份闽北红军开辟了邵光革命根据地,12月份迁入崇安县,迅速发展,范围扩大,根据地所辖人口达三十万。同时,击败了国民党组织的第三次围剿,使得闽北地区进入一个相对稳固时期,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时期。闽北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财政军需的需要,保护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利益,需要建立银行,发行货币,以便调剂金融,统一金融管理”。闽北地区多产茶叶、纸张和竹木等,具备建立银行去发行货币的经济基础。1931年冬成立了赣东北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第一任行长由闽北分区财政部长徐福元兼任,行址设在崇安大安街,职员有七人。闽北分行在金融上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只是接受赣东北苏维埃银行在业务上的指导。

三、赣东北根据地闽北分区的货币工作实践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印刷厂在闽北分区有两个。一个是铅印厂,主要的革命任务是印苏区书报和宣传品,印刷厂的机器是1931年攻打邵武时缴获,主任胡巍;另一个是石印厂,拥有的两台石印机来自于攻打崇安和蒲城缴获,原在大安下东坑,后也迁到大安磨石坑。有八块石版,主任连福生,于1931年开始印钞。石印厂和铅印厂在1932年合并,主任连福生,生产由李天福主管,印钞工人有十多人,占工人总数的1/3。印钞纸张大多采购自福州和河口,供应很紧张,不能保证正常生产。

闽北分区印刷厂印钞生产的管理手续,基本上和赣东北印钞厂相同。好票和废票要一起清点并送交银行进行审核、记录在册。纸钞的画稿和写字,由易紫荣负责。公章号码到大安银行盖章。1933年前发行过壹角、贰角、五角、壹圆等四种票面纸钞。1933年后,闽浙赣省时期发行过壹角、贰角、壹圆三种面额的纸币。纸张由自己制造,在黄栗坑设址。在1935年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印刷厂的机器埋藏在大安东山,人员转向武夷山地区进行游击。

闽北造币厂,于1932年在崇安大南坑筹建,由邱宗汗、王风子两人负责。但是他们两人原来是手工打银器的工人,不会制造印模,所以这次筹建未能成功。徐福元了解到,在竹溪垅、溪头、占屯、尚岩等地,有从广州过来的谢姓人会制造银包铜的假银元,甚至挂出招牌,明价在市场上换买。在1929年打土豪的时候,从事光洋买卖的商人不敢前来,市场滞停,他们才停止造假,有一部分人回乡,亦有谢亚声等人留在当地。徐到竹溪垅动员谢亚声、谢长中、谢亚妹等前来参与铸造,再三动员,谢亚声、谢告化等11人于9月间把造银元的工具从杜潭搬到崇安大南坑,正式建厂。邹玉林是负责人。1933年1月起正式建立。铸造银元所需的银料,是要来源是战争和打土豪时所缴获,小部分是面向群众进行收购。铸银的生产程序,分为熔银制饼、锉边打平、放入模子、用石碓压印花纹、开声和上光。操作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每天最多可以铸银一二百枚,但是,并不是每天都有铸银任务。伊始阶段,制造的“大头”、“小头”、“龙番”等白区可流通的银元,由于成色好,将其以三比一的比例搀杂搀杂到一般银元中,到白区购买物资时可以以假乱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停止生产。

在1931年8月份,闽北分区银行开始正式筹建。年底,筹建工作准备就绪,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批准其名字为“赣东北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开始发行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四种银元票等面额的纸币,流通于闽北革命根据地。详见表1: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银元票(备注:伍角面值的纸币有棕色版;壹圆面值的纸币有棕红版和黑版。)

1935年1月,闽北地区党政机关因为敌人的进攻撤出大安街,闽北分行的银币券也随之停止了印制和发行。印好但是还未交付银行的纸币由石印厂进行销毁,不给敌人留下扰乱根据地金融市场的机会。

表1 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银元票

四、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分行货币工作实践经验

闽北分行在存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较高的印刷和铸造技术,印制出了优质的纸币,加上科学的领导,发行的纸币深入人心,受到群众的欢迎,促进了闽北这个富饶的地区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宝贵的关于根据地铸币的经验,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首先是创造性值得后人们敬仰和学习。众所周知革命年代艰辛,在刚开始阶段,更是难上加难,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敌人的打击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摸索。方志敏关于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思想具有前瞻性,他敏锐地认识到金融对于老百姓的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农民要想摆脱贫困,只有靠经济。因此,他果断地创建了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这是当时我国首家由人民群众自己创办的银行。贫民银行的创办,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闽北分区受到贫民银行的鼓舞,创建了闽北分行,扶助革命根据地农业上的生产和发展、改善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因此,受到了老百姓的热情拥护和赞成。闽北分行在建立后,按照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的经验,更好地铺建和展开了银行的各项业务,对发行货币、控制现金 、发放公债、吸收资金 、办理信贷等业务相当熟练,获得的利润,不仅支持了当地的生产活动,还有结余支持财政工作。在闽北分行初建之时,为了补充财政收入的严重不足,扩展了原先单一的经济来源即没收豪绅财务,转以贸易税收。在1932年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通过银行发行货币来给财政工作提供临时周转资金。1933年后,土地税收入已成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外贸易和船舶检查局的工作也初有成效,这使得根据地的财政和经济状况渐渐地好起来。另外,银行使用金融手段,发行公债二十万元集聚闲余资金用于根据地的建设。

闽北地区发行货币取得的成功,与其具备的先天优厚的贸易条件是分不开的。闽北地区可以用于市场交换的物产诸如茶叶、竹木等等相当丰厚。这是进行货币发行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货币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有效的贸易活动才能使纸币流通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老百姓在贸易流通过程中,不管从哪个环节切入,均可以获得收入,这就使得老百姓的生活会有收入、会好起来。当闽北分区的革命遭受到敌人的严密封锁时,尽管军事上受到的损失很大,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归功于闽北分行带来的良好经济环境的支撑。

猜你喜欢
闽北方志敏纸币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消失的纸币
猜纸币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