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民族精神的三重维度及其时代价值

2019-09-18 08:31郭辰
理论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维度价值

郭辰

摘 要: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伟大民族精神;维度;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8-0096-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于汇聚广大人民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伟大民族精神的概念界定与内涵阐释

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学术界大多分别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广义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含义相近,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它既包括民族文化中先进的、精华的部分,又包括落后的、消极的部分。而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与意识中优秀、进取的部分,其立论的视角在于“振奋、弘扬和提升民族精神”,“有助于自觉地引导民族成员的生活实践,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2]张岱年先生认为,“民族精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成为民族精神。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二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必然是文化学术中的精粹思想,在历史上曾经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民族精神。”[3]显然,在新时代需要培育和弘扬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是这种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因此,本文取狭义的民族精神概念进行界定,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它被中华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维系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结构、民族品格、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科学内涵。首先,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正是历经数千年来日积月累的创造,中国人民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前有诸子百家等思想巨匠,后有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再加上震撼人心的文化遗存和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勤于创造的中国人民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其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用奋斗创造幸福是中国人民一以贯之的品格风范。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凝聚聪明才智,付出辛勤汗水与巨大牺牲,推动历史进步。今日的中国走过五千年的历程,展现给世人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物产丰富的广袤良田、归于治理的大江大河、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门类齐全的产业、多姿多彩的生活,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再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显著特征。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伟大团结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中华文明连续发展、中华民族薪火绵延的强大精神支撑。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外来侵略,民族危亡之际,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同德,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在伟大团结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最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中华民族对梦想充满执着,坚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1840年后,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中华大地,殖民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面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变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自此以后,中国人民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伟大梦想精神正跨越历史沧桑,展现出中国人民不变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为中华民族树立起最为亮丽的精神旗帜。

二、伟大民族精神的三重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厚重的物质文化孕育了伟大民族精神,而伟大民族精神又始终支撑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追本溯源——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维度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起源于夏商周三代,古时的中华文明根据文化差异区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带,是以有夷夏之辨,由此形成的礼文化是各个民族不断走向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伟大团结精神的感召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建立起来,最终形成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真核,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沃土。中华民族自形成之日起,就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包含“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人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入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凡此种种,都为伟大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传统文化养料。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很早就具备了不断创新、不懈奋斗的基因。《诗经·大雅·文王》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周文王开国之初就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而根据《礼记·大学》篇的记载,早在商汤时期,铭文上就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表达了“求新”是一个持续过程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民族精神指引下,辛勤劳作成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发明创造成为古代中国的文化标签。前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有各类伟大文艺作品和伟大史诗的创作。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和气势恢宏的民族建筑都对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中,始终包含着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诗经·大雅·民劳》描述了小康社会的情形,反映了朴素的安定生活状态。经过后世儒家的发展,《礼记·礼运》篇中所载的“小康”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理想,它与“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一道,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还体现在传颂千年的古代神话中,山再高也要攀顶、路再长也要到达正是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其中所蕴含的创新、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汇聚成伟大民族精神的源头。

(二)不忘初心——伟大民族精神的现实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4]382-387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国家的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伴,西方价值观念开始在文化层面冲击中国文化传统,使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面临被消亡的危机。面对危局,无数中国人民满怀救亡图存的初心与理想,投身于革命的历史洪流,探索民族与国家的出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应对现实问题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将马克思主义同近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开辟出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同中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民族精神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升华,而民族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历程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原生性特质和融合性特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4]68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原生的,其精神内核以及发展过程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不能也不会被宣扬西方精神与价值观的外来文化所替代。同时,中华民族精神是开放的,对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神因素始终具有融合创新的功能。

伟大民族精神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它随着民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坚守初心、融合创新和凝练升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既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又经历了中华民族长期的奋斗历程。當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始终保有创新、奋斗、团结、梦想的初心,推动中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培育和发展。

(三)传承创新——伟大民族精神的未来维度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5]40年来,中国人民怀揣梦想,以创新精神共襄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壮举,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舞下,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面貌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也来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为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在传承中实现伟大民族精神的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伟大真理力量的支撑。这一真理力量,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以此为指导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创造事业辉煌的时代,也是奋斗成就伟大梦想的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充满着真理的力量。其次,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作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在继承与发展中将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再次,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最为广泛而进步的主体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为广泛而进步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以伟大民族精神为代表的精神财富,真正决定了历史未来前进的方向。简言之,伟大民族精神既源于人民群众,又以人民群众为载体发挥作用。

总之,“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6]121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把握伟大民族精神,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精神旗帜作用,团结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共识,满怀理想,共同奋斗。

三、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民族精神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描绘出全体中华儿女共建精神家园的美好图景,展现了中华民族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壮志豪情。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凝聚伟大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创造与共同奋斗。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121伟大民族精神在不断适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凝练、升华,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唤起文化自觉。在鸦片战争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华民族的发展落后于世界。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荣富裕,这就是近代以来民族和国家的最大需要。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7]从宏大的历史视野看,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扩张在对世界后发国家与民族形成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进行反思与借鉴,以重塑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面对西方国家所推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华民族要抵御外来侵略,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仅仅依靠器物层面的觉醒;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要应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要对抗西方意识形态的消解,就必须实现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继承并发扬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在精神文化层面破解了西化的困扰,使中国人民在社会现代化中掌握了主动权。这个主动权就是坚持民族文化自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展现中华民族风格与气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8]伟大民族精神丰润、激励着新时代的每一个人,增强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因为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越近,文化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就愈加重要。换言之,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支撑和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首先,要具有文化“自知”。钱穆先生曾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9]1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有文化“自知”,如果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那么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向世界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0]41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认知。其次,要保持文化“温情”。“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9]1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热爱、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积淀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精神血脉中最需要“温情”的部分。再次,要实现文化“自强”。增强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在于实现文化“自强”。伟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而坚守中华文化价值立场和文化选择,是为了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图景中找到定位、赢得尊重、彰显魅力。近代以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践行伟大民族精神,实现文化“自强”,这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持足够自信和定力的关键。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而具体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历史实践,需要从传承千年的伟大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0]2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伟大梦想精神,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需要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立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承担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使命。

伟大民族精神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0]42-43。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着力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就是引领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态势,特别是在物质利益面前,人性良知与道德观念的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建设文化强国,道德是基础,这一基础建设寓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培育之中。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1]以创造、奋斗、团结、梦想为思想内核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一个普通的道德符号,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时代问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构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

伟大民族精神引领文化软实力建设。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2]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一方面,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发扬“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以民为本”“革故鼎新”“和而不同”等思想价值传统,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丰富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提炼并升华蕴含其中的巨大思想智慧,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尤其是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完善互联网文化工作体制。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多样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通过切实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设,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不断前进。

(三)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10]57-60从为人民谋幸福,到为民族谋复兴,再到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的中国正肩负宏大使命,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展现出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而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是为“中国方案”注入文化自信的价值指引。

首先,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凝练中国智慧。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延续发展、从未中断,多民族和合一体,形成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丰富的哲学思想、鲜明的人文精神,还是美好的道德理念,都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要运用这些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并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次,要发扬伟大奋斗精神,汇聚中国力量。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时代,要继续以伟大奋斗精神激励全体人民,在坚持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同时,积极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做到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容并蓄,汇聚起发展中华文化、学习世界文化的主体力量。

再次,要发扬伟大团结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然存有不少误解。一些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在国内,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強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积极统筹各方力量,构建对外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在国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用正确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最后,要发扬伟大梦想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穿于国际交流与传播的方方面面,这一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价值,就要搞清楚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向往,是当代中国价值追求的现实动力。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从这意义上讲,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我们应发扬伟大梦想精神,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要求,集中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磅礴之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

[2]方立天.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34.

[3]张岱年全集(第7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20-22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01).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8]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9]钱穆. 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维度价值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