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2019-09-18 09:36余学芳陆学丹刘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余学芳,陆学丹,刘健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中医科,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RA好发于40~60岁女性,常反复发作,多为对称性小关节起病,病初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关节肿痛,大多为手指或足趾关节对称性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足关节最多见,病久迁延不愈可导致小关节僵硬、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RA急性发作期常伴有口干、口苦、口渴、发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等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皮色微红,属于痹症中的湿热痹阻型[1]。系素体阳盛,复感风湿热邪,或风寒湿痹久病不愈,阻滞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从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的症状。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湿、热。湿性重浊,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的重点在于清郁热,化湿邪[2]。中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特点,且副作用小,在RA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观察清热祛湿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40 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中医科2014年至2018年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年龄(55.30±13.72)岁,对照组年龄(58.40±10.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关节症状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阅读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ACR/EULAR的分类标准[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痹证诊疗指南》[4]中风湿热痹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者;(2) 无药物无过敏史者;(3) 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 (1) 合并重要脏器损害和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 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毫克/次(德国慕尼黑有限公司生产),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清热祛湿汤,主要方药组成:白花蛇舌草20 g、黄芩10 g、当归15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山药15 g、威灵仙15 g、怀牛膝10 g、泽泻10 g、丹参15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汤药200 mL,每日2次,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症状、体征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观察指标

1.5.1 关节症状 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分4个等级,分别记为0、3、6、9分,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

1.5.2 实验室指标 6:00—6:30抽取肘静脉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并立即送检。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

1.5.3 安全性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在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的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20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20例,有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10%,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发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为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5]。本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等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肠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6],还可引起血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不适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与ESR的比较

注:ESR为红细胞沉降率,CRP为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77,P<0.05

类风湿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痹症”“历节病”之范畴[7]。祖国医学认为,痹症的病因病机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而致,从而引起关节、经络痹阻而痛的症状。该病活动期多以标实为主,其病机多为湿热瘀阻。中药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等优点,本研究选用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功效的清热祛湿汤。方中白花蛇舌草可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免疫抗炎的作用,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8];黄芩清热燥湿,且对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薏苡仁淡渗利湿,《本草新编》认为薏苡仁可以“疗湿痹有神,舒筋骨拘挛,止骨中疼痛”;法半夏燥湿化痰,同时也能消除局部关节的肿痛,相关药理研究表明[9],半夏能显著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症状;泽泻利水渗湿,其利水的功效,能快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水肿;怀牛膝引药下行,祛风湿、补肝肾、利关节;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炎症渗出[10],两者都有通络之功,能够起到靶向的作用,携带抗炎物质输送到关节部位;当归祛瘀生新,养血活血;丹参活血化瘀,既通畅气血,又可养阴生津,避免苦燥之药耗气伤津,同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甘草调和诸药,其中活性成分诸如甘草次酸也能够对大鼠的囊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11]。方中还加入健脾除湿之茯苓和具有补脾养阴功效的山药,两者合用补渗兼得,脾胃得健,后天生化之本有源[12]。笔者认为,本方在清热、除湿、通络之时,不忘顾护脾胃,脾胃健运则气血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研究表明[13],清热利湿药和祛风除湿药配伍能降低炎性指标和免疫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清热祛湿汤内服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及降低炎性指标方面,临床疗效显著,明显缓解了关节症状,减轻关节炎性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有助于减少西药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好。本次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小和实验指标纳入较少等原因,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以继续验证其科学疗效。

猜你喜欢
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