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萌
Jiaozhou City, located on the Bank of Jiaozhou Bay,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the hometown of Chinese folk art".Jiaozhou paper-cut is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heritag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ozhou folk art,and also a business card for Jiaozhou's foreign exchange.Back to the history of Jiaozhou paper-cu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during whic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iaozhou paper-cut and i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re worth combing and studying.
坐落于胶州湾畔的青岛胶州市,享有“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美誉,胶州剪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胶州民间美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胶州市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回溯胶州剪纸的历史最早可到明代,其间胶州剪纸的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在当下的创新与发展都值得梳理与研究。
秧歌剪纸 划旱船
染色宣纸剪纸
胶州市位于青岛胶州湾畔,历史悠久,是孕育了新石器时代三里河文化的土地,自宋代以来就是重要的通商码头。背山面水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胶州市独特的文化,胶州剪纸、胶州秧歌、胶州面花成为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并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胶州剪纸是胶州著名的民间美术,现存最早的胶州剪纸可追溯到明代,五百多年间胶州剪纸的历史发展、风格特色、技艺传承都值得探讨与研究。
剪纸是用剪刀或者刻刀在各色彩纸上进行创作的一种美术形式,又称刻纸,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记录民间日常生活、节庆、婚嫁风俗的重要载体。剪纸历史悠久,关于剪纸发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说是最早在黄帝时期出现,也说是东汉武帝时期发明的。唐宋时期剪纸已开始在民间盛行,到了明清时期剪纸已十分普及。剪纸的发展不但在时间上跨度长,在区域上也分布广泛,难以简单地将剪纸的风格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省市地区的剪纸风格都各不相同。在北方粗犷南方精巧的风格之间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变化。
胶州市位于山东青岛,坐落于胶州湾畔,依山傍水,自宋朝起就是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往来交通孕育了胶州独特的文化特色。胶州市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剪纸、面花多达近二十种,是胶州历史与胶州市人民对生活美好向往的体现。
胶州剪纸是山东剪纸的重要代表,是胶州、胶南、黄岛三地的剪纸艺术的统称。根据胶州地区墓葬的出土记载,1954年胶州洋河镇山子村张家茔出土了明代的五幅剪纸,证明胶州剪纸的历史至少已有五百年之久。据《巧夺天工》书中记载,清道光年间山东胶州的剪纸艺人杜某、杨某开设“绘宝斋”剪纸做花,可见清朝时期胶州剪纸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商品化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著名胶州剪纸艺人高三友曾代表胶州剪纸赴京参加“全国工艺艺人代表会”。而发展至今,胶州剪纸凭借其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于2006年入选首批山东省非物质化遗产名录,成为胶州市代表性的民间美术。
胶州剪纸贯穿了胶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类型众多,题材广泛,时有创新之处,因胶州市往来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而兼具南方剪纸的精巧与北方剪纸的粗犷,融合了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
胶州剪纸类型众多,有窗花、饽饽花、镜花等形式,用以烘托各种场合的喜庆愉悦的气氛。窗花是胶州剪纸最多见的类型,与常见的圆形、方形窗花不同,因胶州旧时民居多为木质竖窗框,将窗子分为一条一条的区域,所以胶州剪纸的窗花也多为竖状条幅,两联或四联组成一组窗花,每逢新岁,胶州市民会将新剪好的窗花贴起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饽饽花则是胶州剪纸与胶州面花结合的产物,地处北方的胶州市保留着北方婚嫁、节日时制作面饽饽的传统,勤劳智慧的胶州人民在面饽饽的装饰上结合了剪纸,“饽饽花”由此而来。饽饽一做好,就将剪有“双喜”与吉祥图案的“饽饽花”趁热盖上,表达对新人婚姻的美好祝福。
胶州剪纸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花草树木是最常见的题材,用以修身养德的“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是胶州剪纸常见的题材;而象征吉祥寓意的喜鹊、鲤鱼等动物形象也被剪纸艺人生动地创作于纸上;胶州剪纸还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承载着胶州人民愿望,如创作渔民的题材,用以祈求出海季节的风平浪静与渔人的平安归来。胶州剪纸在历史发展中题材也有创新与独特之处,具有巧思的胶州人民将剪纸与秧歌结合在一起,划旱船、踩高跷,剪纸艺人用平面化的剪纸来表现各种灵动的胶州秧歌表演,流畅的线条、栩栩如生的表演者的面庞,用剪刀与纸为秧歌表演者留下了最具胶州特色的纪念,将她们的表演珍重地用剪纸来定格,在欣赏胶州剪纸的时候,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秧歌队跃然纸上。
胶州剪纸能首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胶州民俗历史的记载者,也是极具胶州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承载着胶州历史与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价值。
剪纸在胶州可考的历史达五百年之久,五百年间胶州剪纸的发展与胶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密不可分,在春节时贴的窗花是胶州人民对于新岁的美好向往与祝愿;关于海洋的剪纸是祈求风平浪静,出海打鱼的渔船与渔人能平安归来;迎来嫁娶时候创作的“饽饽花”是希望新婚的佳人生活幸福,多子多孙;寿宴时候的剪纸是希望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无论是在五百年前还是现如今,作为民间美术的胶州剪纸承载的都是胶州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祝福,是胶州人民虔诚地用一把把小剪刀在各色彩纸上书写描绘的最朴素的希望与最真心的祝福,也是长久以来胶州人民生活的记录与缩影。
而在建立文化自信的今天,胶州剪纸也成为了胶州人民的文化自信。胶州剪纸也曾和许多民间美术一样面临过没落与传承人的缺失,因而早在1985年,胶州市就举办了首届“胶州剪纸艺术展”,帮助胶州剪纸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吸引了众多剪纸爱好者的参与,这是对胶州剪纸的继承也是最好的发展。在胶州市政府的帮助和胶州市民对剪纸的深厚情感影响下,胶州剪纸于2006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胶州人民所自豪的一张文化名片。胶州市政府和文联还多次举办有关胶州剪纸的展览,2013年“胶州剪纸艺术展”、2018年“迎展大沽河博物馆剪纸艺术展”、2019年“胶州剪纸传承人迟炳杰作品展”等展览帮助推动了胶州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古老历史的胶州剪纸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但同时不能止步于此,胶州剪纸的传承与保护还需要更多的工作。
窗花
窗楞窗花
胶州剪纸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剪纸的一朵奇葩,为胶州市赢得了“中国民间美术(剪纸)之乡”的美誉。胶州剪纸多以窗花、“饽饽花”等形式呈现,题材多样,既有传统的“岁寒三友”、喜鹊、鲤鱼等修身及吉祥题材,也有具有胶州特色的海洋、胶州秧歌等题材,是胶州剪纸历史悠久又极具创新意识的体现。胶州剪纸作为一张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推动了胶州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其他民间美术“焕发新生”提供了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