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娟梅
普洱市人民医院 665000
新生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黄疸,其可以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明显提升,使新生儿巩膜、皮肤等出现明显的病理特征,导致新生儿出现中毒性脑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生长。调查研究显示,通过优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胆红素的指数,效果明显。本文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了优质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存在70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存在36 例男性患者以及34 例女性患者,对照组存在37 例男性患者以及33 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因素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新生儿进行输液、测量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一是实施喂养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教会新生儿黄疸患者母亲正确的喂养方法,若母乳喂养期间存在乳汁不足问题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完成母乳喂养后,在指导其使用正确的配方奶粉,确保新生儿黄疸患者可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实际喂养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一定的葡萄糖,加快患儿体内黄疸素的快速排出,有效缓解症状,提升护理效果。二是实行排便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应及时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排便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刺激,比如可以对患儿的肛门进行按摩,或者使用生理食盐水与开塞露等,利用严格消毒的导管通过注射器将其送入患儿的肛门,缓慢推入。三是实行游泳干预措施,新生儿黄疸患者应采用游泳干预方法,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儿选择合适的游泳圈,并调节游泳池水温,做好相关的护脐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全程看护新生儿黄疸患者。当新生儿喂养结束1 小时后,护理人员便可以开始进行游泳训练,将患儿带至游泳池,并为其配备合理的游泳圈,缓慢将患儿托起,慢慢放入池中,确保其头部在水面之上,全程护理人员应认真看护。在完成游泳之后,护理人员及时将新生儿送至操作平台,帮助其擦干身体,在利用碘伏等进行充分的消毒,严格保暖。四是实行抚触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结束游泳后,护理人员应确保其在清醒状态下,及时为患儿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其充分放松,增强对游泳动作的配合度。在抚触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清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双手,并对其面部、胸部以及四肢等涂抹润肤油,其中背部与颈部采用指柔方法。在按摩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合理的力度,且保持正确的动作,每个部位均应进行按摩,一般需要按摩20 分钟。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精神状态,一旦其出现哭闹或者厌烦情绪时,应立即停止。
护理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标的实际改善情况,分析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高于95 分为满意,85 至94分为满意,75 至84 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5 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率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基本满意率之和。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t检验方法,当P<0.05 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1]。
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实施护理措施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84.28%,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2]。
新生儿黄疸具备多种诱发因素,且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 至8 天,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变为病理性黄疸,且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会明显提高,甚至神经系统还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此时若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新生儿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对此,医护人员应及时有效的干预新生儿黄疸问题,给予其正确的护理措施。临床实践表明,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基础护理时,还应增加排便、游泳等护理措施,会使相关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了优质护理措施,给予充足营养且配合进行排便、游泳等干预措施,促使患儿分泌相关的激素,确保患儿产生兴奋感,以便促进其尽早排出胎粪,具备良好的防便秘效果,并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重新吸收,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本次研究表明,在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胆红素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促进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