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音乐中的生命纪念
——原创音乐剧《鼓浪如歌》首演

2019-09-18 00:33游之图片提供厦门歌舞剧院
歌剧 2019年8期
关键词:歌舞剧鼓浪屿音乐剧

文:游之 图片提供:厦门歌舞剧院

OUTLINE / On July 1, the Xiamen Song and Dance Theatre premiered the original musicalSong of Gulangyu, a story that commemorates heroes of the past.

201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这个日子,尤其会让人联想起“信仰”的命题。巧的是,就在这天,由厦门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音乐剧《鼓浪如歌》首演。顾名思义,这部作品一定和厦门鼓浪屿有关,而如此诗意的剧名,讲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150分钟过去了,在音乐、歌声、表演中,一段尘封的往事,一群值得铭记的英雄战士,越发清晰起来。

音乐剧《鼓浪如歌》,编剧王俭,作曲蓝天,总导演王晓鹰,导演信洪海、王剑男;主演郑棋元、张蓓、陈煜生等。观剧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闪现着两个字——“生命”。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作品的主题,就是“用生命挽救生命”。这两个生命的指向不同,第一个“生命”指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当年为解放鼓浪屿,战斗在烽火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们鲜活的、蓬勃的、宝贵的生命。第二个“生命”指的是承载生命的岛屿——鼓浪屿,鼓浪屿的“生命”是古老而鲜活的。谓其古老,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谓其鲜活,是在漫漫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保持着勃发的生命力!

一座岛屿的“生命”,就是这座岛屿上所有生灵和历史的“生命”。怎样让这座岛屿插上鲜红的旗帜?炮轰是最简便的方法,然而炮轰的杀伤力不言而喻,几炮轰下去,收获的,恐怕就是一块僵尸一般的土地。打还是不打,是这部剧最核心的焦点。其实,“打或不打”就是在讲对于“生命”的态度,这是这部作品最值得人信服的主题立意。表面看,这部《鼓浪如歌》似乎就是一部红色战争题材的主旋律作品,但是深入挖掘下去,会发现其中揭示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当代观照。

解放鼓浪屿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一个全新的共和国诞生的时候,人们不该忘记,北京这座千年古城,若不是和平解放,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恐怕难保不会在战火中成为断壁残垣或化为灰烬。

由小小的鼓浪屿即可联想到大大的地球。这颗宇宙中最美丽的蓝色星球的“生命”,正在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种污染、无休止的索取、掠夺而陷入困境。如果说,当年的鼓浪屿是处于有形的战争当中,那么今天的地球则处于一场无形的“战争”中,这场“战争”同样关乎“生命”,地球的生命和全人类的“生命”。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一个关乎生命的永恒话题。

《鼓浪如歌》给出的命题深刻而悠远,而在进行戏剧展开的时候,则充满了诗情画意。创作者抓住了鼓浪屿音乐之岛的特征,一架钢琴,不仅是一个舞台道具,不仅是贯穿全剧的有形线索,更是一个有声的“角色”,在不断变化推进的琴声中,奏响了一曲“生命的挽歌和赞歌”。

解放鼓浪屿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此宏大的事件,要想通过音乐舞台艺术来展现,就必须要具象到某一个团队和人物身上。本剧的戏剧故事落脚于当年驻扎东南沿海的解放军某团,高政委、王团长是某团的核心领导人,而叶海音则是我党潜伏在鼓浪屿的地下工作者,大战在即,叶海音被召回到部队配合作战……剧作家设置了相对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线索,比如叶海音在几年前曾经与高政委恋人的关系,后又不辞而别,两人重逢之后由误解到信任等等,但是因为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这些关系线索并没有从横向和纵向深入展开,而为了交代清楚这种复杂关联,也使得上半部分戏剧进程略显松散;进入后半段,矛盾集中于是否攻打鼓浪屿,从全剧的戏剧结构铺排来看,这才是全剧的核心事件和焦点。虽然这个焦点提出得比较晚,但是一旦亮出之后,随后的戏剧发展就紧紧围绕此焦点,戏剧的推进更加迅速,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让这部剧的后半段更加富有观剧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本剧的音乐创作富有音乐剧的特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律动感都很强,对于福建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很多唱段和音乐都有比较鲜明的容易记忆的特征,今后若能多多演出的话,会具有传唱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本剧前半部分虽然剧情相对松散,但是音乐比较完整,音乐剧的特征也更加明显;而后半部分,当戏剧矛盾冲突集中迸发,需要音乐来烘托气氛、推进情绪的时候,反而出现了集中篇幅的对白叙述,音乐在很多地方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音乐剧这一体裁本身应有的特征。期待首演之后,主创团队能够对此进一步梳理完善。

(摄影:刘海栋)

(摄影:刘海栋)

从二度创作来说,舞台整体呈现流畅,舞美虚实结合,场段之间衔接、切换景都很自然、迅速。钢琴道具的运用尤其出彩,将这部剧的核心主题凸显出来。厦门歌舞剧院近年来做了不少优秀的音乐话剧作品,很多演员即便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在戏中不断实践锻炼,也练就了他们比较出色的综合表现能力。这部剧中,演员们既要唱、又要演,有时还要舞,难度不低,但是完成度都不错。舞台上全部演员大概不到30人,虽然人员极其有限,但是通过导演的巧妙调度,让很多场面看起来宏大而震撼。特别是几个反映战斗、渡海的场面,无论是表演还是气势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鼓浪如歌》这部音乐剧甫一亮相就显示出不错的成色,继续打磨,作为向共和国70周年的献礼之作,定会在厦门歌舞剧院的艺术创作历程中留下厚重的一笔。

据说,“鼓浪屿”之名是因为岛上的一块中有洞穴的礁石,在海浪的冲击下发出擂鼓般的声响,因此得名“鼓浪屿”。19世纪中叶,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很多西方人对鼓浪屿这个小岛青睐有加,至今还能看到的异域风情的别墅、教堂就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也就是从那时起,西方古典音乐开始熏染这座美丽的小岛,说家家有钢琴,户户飘琴声毫不为过。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湟、郑小瑛、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都来自鼓浪屿。当我们今天漫步在鼓浪屿浓荫掩映的蜿蜒小道上,听着远处阵阵的涛声和悠扬的琴声,享受着小岛的安宁和美丽的时候,不该忘记,70年前,为了保护小岛的完好而献出青春生命的那群年轻人。

猜你喜欢
歌舞剧鼓浪屿音乐剧
鼓浪屿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