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映霞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采访体系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形势给高校图书馆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科文献采访工作,创新学科文献采访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學科文献采访体系,进而提升馆藏学科文献资源的质量,以满足高校的学科建设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8-0132-03
学科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合理的学科文献采访体系,是高校图书馆亟须研究的问题。学科文献采访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链上的重要一环。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合理规划学科文献采访工作,围绕重点,统筹安排,构建完善的学科文献采访体系,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保障[1]。
1 学科文献采访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源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变化,给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的文献信息需求表现为专业性和多元化,与社会上其他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校图书馆亟须加强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2]。传统方式采访的学科文献资源显然满足不了高校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特点,探索新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方式,推动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学科文献采访工作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读者的诉求、购书经费的分配、学科发展的最新走向等。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建立新的学科文献采访工作模式,调整学科文献采访的策略,已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学科文献采访方式,适应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科文献采访的质量。
2 影响学科文献采访质量的若干因素
信息时代,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日益增多,一些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访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单纯地通过采访人员决策采购或现场采购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建立科学的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就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采访人员选书的随意性。二是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三是文献资源价格高、购书经费少。
3 学科文献采访的新策略
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学科文献采访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打破普遍存在的采访人员决策模式,配合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真正满足高校读者的文献需求。
3.1 制订科学完善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计划
任何事业都有一定的目的及方向,只有制定了方针和标准,才能有条不紊地逐步开展工作。各类图书馆都有自身的定位、特色及读者群,因此,采访人员要严格按照所在图书馆的馆藏定位补充文献资源,图书馆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管理计划。高校图书馆应在既定方针、标准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建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馆藏结构,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满足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
学科文献资源采访计划是采访工作的起点,高校图书馆一定要结合实际,在文献资源采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前提,以重点、特色学科为主导,制订优先满足重点学科且兼顾其他学科发展的采访计划。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读者调研的方式,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动机,及时梳理和掌握他们对学科文献资源的需求状况,合理调整及优化馆藏结构,加大对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确定入藏文献资源的比例,明确任务,确立采访方针,科学规划藏书方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文献体系,为将来的采访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3.2 构建学科馆员采访模式,提升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
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取决于采访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对文献资源的认知程度,由于采访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交叉学科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把握不准,在选书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选购的文献资源与学科建设需求脱节等问题的产生,造成资源浪费和读者的误解。为了达到学科覆盖的全面性,提高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实行按学科设置采访岗位的采访制度。
学科馆员肩负着文献开发建设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职责,是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进行沟通的专业人员。学科馆员具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是复合型高端人才,在学科文献采访决策中有很强的优势。由于他们经常与各二级学院进行联络和沟通,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其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减少学科文献采访的盲从性,提升学科文献采访的效率,进而达到优化馆藏结构,促进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学科馆员还拉近了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的距离,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从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化,提高了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精确性[3]。
3.3 “互联网+”植入高校图书馆学科文献采访体系
信息掌握是否全面直接影响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文献采访过程中应尝试运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具有建造全新发展生态、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4]。高校图书馆应践行“互联网+”理念,寻找适合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的新模式,提升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高校图书馆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新的学科文献采访方式订购更多具有时效性和学术性的文献。高校图书馆可采取读者荐购的采访方式,在网站公布供读者荐购的网页、提供荐购的QQ、开通荐购的微博等,方便读者推荐所需的学科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也可定期对流通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和梳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获取不同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的参考依据。高校图书馆还可在网站发布馆藏文献资源的相关信息,让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推荐更富有建设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以上方式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读者需求,制订合理的学科文献采访计划,为学科文献采访工作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5]。
3.4 参与采访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新兴学科不断增多,而从事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人员的精力和知识有限,因此在采访工作中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达到优化馆藏资源结构的目的。此外,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缩减等情况。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高校图书馆可参与采访联盟,达到优化学科文献资源体系的目的。采访联盟就是合作采访,指多个图书馆在自愿约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分工,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料收集齐全,使各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更充实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参与采访联盟,能借助多个文献资源采访人员的力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采访联盟能促使多个图书馆紧密配合,协同工作,提高参与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效率,避免浪费和缺藏。目前,全国性的采访联盟有CALIS、NSTL、DRAA等。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文献资源专业性较强,交叉学科型文献众多,面对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文献资源,采访人员受精力及学识的限制,所采购的学科文献资源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采访联盟集合了多方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能实现多方共赢互利。参与采访联盟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分工协作,各尽其能地开展相关的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参与采访联盟的高校图书馆还能了解其他图书馆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为本馆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提供参考,进而提升学科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参与采访联盟不仅能以优惠的价格获取较高价值的学科文献资源,还可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缓解文献资源经费不足的压力、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升馆藏质量的目的[6]。
3.5 图情委员会介入文献资源采访工作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云集了大量学者和教授,他们是科研的领跑者、学科的带头人。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建立图情委员会,邀请不同学科的教授、学者为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出谋划策,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把好质量关,确保采购的文献资源符合读者的专业需求。
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学科设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的阅读空间更广阔、更自由。采访人员应在学科文献采访工作中尊重读者的意愿,在认识上达成统一,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事实证明,文献资源采访人员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文献资源有一定的认识局限性,从而影响了馆藏学科文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也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可设立图情委员会,邀请专家学者辅助采访人员更好地完成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图情委员会的成员在其专业和学术上都有一定的造诣,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情况,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他们都是高校科研的中坚力量,推荐的文献资源具有很强的学科针对性和目的性,所甄选出的文献资源与学科设置及科研方向相匹配,能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以及保证该学科文献资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与图情委员会成员进行交流、沟通,每学年定期召开图情委员会议,倾听他们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文献采访人员应按照不同学科整理书目清单,提供给图情委员会成员勾选,并依据他们的反馈意见进行馆藏调整,提升馆藏学科文献资源的质量,突出学科文献资源的特色。图情委员会与采访人员相互配合,能够共同推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
3.6 拓宽学科文献采访渠道,重视查漏补缺工作
目前,因某些学科设置的时间不长,相关的学科文献资源比较匮乏,支撑学科发展的文献资源有限,学科文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学科发展很不协调。由于一些学科文献资源不是正式出版物,采访人员以传统的采访手段无法获取这些文献资源,造成了相关学科文献资源的缺失与遗漏。为了保证学科文献资源的完整性,高校图书馆要时刻关注各学科、各专业和各类型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拓宽采访渠道,获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科文献资源。
设置一门新兴学科或专业需要不同时期的学科文献作支撑,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购买近年来出版发行的学科文献资源。对于以往甚至年代久远出版发行的学科文献资源,采访人员需要进行补漏订购,扩大该学科文献资源的馆藏规模。对于不能以正常渠道和方式获取的极具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科研论文、立项课题或专利资料,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与该类文献的拥有者联系,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索赠的方式获取这些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利用这种采访方式不仅可获取宝贵的学科文献资源,还能推动这些文献资源的流通,充分发挥这些文献资源的社会价值。交换也是获取内部资料和珍贵文献的主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深入调研,了解文献信息的来源,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及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达到互通有无、丰富馆藏的目的。
4 结语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科文献资源的采访之路任重道远,它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学科文献资源采访的保障机制,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学科文献资源采访体系的建构,为高校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玲.服务重点学科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46-48.
[2]曹霞,韦华昌.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双驱”創新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3(10):66-69.
[3]倪聆.浅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与文献采访组织重构[J].科技资讯,2011(1):255-256.
[4]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EB/OL].[2019-04-06].http://news.163.com/15/0305/07/AJU5UQHH00014SEH_mobile.html.
[5]徐岚.“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机制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1):53-57.
[6]钟翠娇.高校图书馆采访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