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把阅读与写作隔离开来,弱化语文的教学效果。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用到作文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举两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形容它们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读中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语言美、艺术美,还兼具思想美、意境美。它们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写作典范。教师要充分借鉴它们的优点,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它们的价值和魅力,并产生模仿的欲望。此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仿写。在仿写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照“春、夏、秋、冬”顺序,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迷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堪称写景作文的典范。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景顺序和结构特点,写一篇写景作文。
这样“有本可依”的写作,就好像为学生拄上写作的“拐杖”,让他们以课文为模板,进行文字创作,取得较好的写作效果。如有个学生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既是我们生活的乐园,又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概括主题。接下来,小作者依次介绍了四季的校园各具特色的美。这其中也不乏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如在介绍夏天的校园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炎热的夏天,小树笔直的站在那里,像军人一样守卫着校园。最后,作者以一句“我爱我们美丽的校园。”与开头相呼应,点明主题,抒发情感。通过仿写,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结构特点以及写作顺序的认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当然,学生不仅可以仿写结构、顺序,还可以仿写句式、段式等。
经过长时间的仿写训练,学生就可以慢慢扔掉“仿写”这根拐杖,大胆写作,大胆创作,从而写出内容具体、文通字顺的文章。
二、读后写
读后写主要是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些课文学生读完后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情达意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直抒胸臆。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延伸和拓展课文内容,彰显学生的个性。
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学生读完后,都被山里孩子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为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一个“出口”。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读后感中都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与山里的孩子对比,在对比中表达了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在读后感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全批全改,而是要灵活地布置成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最终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文章的真正内涵。
读后写的另一种形式是续写。续写简而言之就是读完课文后对内容继续叙述。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学生读完后,对故事的结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浮想联翩。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续写故事,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学习了三年级语文《炮手》一课后,学生对于最后结局“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产生联想,将军的态度怎样呢?村里的人会原谅炮手吗?战争结束后,炮手如何面对自己的父老乡亲?……这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于是,教师抓住这次机会,让学生续写故事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续写将军给了炮手一笔钱,他拿着这笔钱回到家乡,帮助乡亲们重建家园;还有的续写了炮手家乡的父老乡亲团结一致,在取得战争胜利后,他们凭着勤劳、聪明和才智,共建美好家园,炮手回家后与父老乡亲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写的机会,架构读写结合的桥梁,让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德胜.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模式构建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
[2]陈翠红.如何利用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华夏教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