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9-17 08:08张会利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张会利

[摘要] 目的 探究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水平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8.57%)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C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指标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内科综合减重方案;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R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031-02

在内科疾病中,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因素,其中肥胖为独立危险性因素,在临床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减重治疗[1]。遂该文主要对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全面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40例该院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划分标准为:随机分组法。观察组70例患者中包含32例男患者和38例女患者,对照组70例患者中包含37例男患者和33例女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范围为40~74岁,对照组年龄区间范围为42~76岁,(57.84±2.17)岁和(59.67±2.34)岁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在一般基线数据的比较中,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以实施比较统计。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该品用药剂量为500 mg/次,2次/d,口服时间为饭后,对患者持续治疗12周时间。

1.2.2 观察组  除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外,观察组患者联合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主要方法为:①对患者每日热量的摄取进行合理控制,对食物中的热量和含糖量进行准确计算,在维持期时,对淀粉摄入量进行控制,大约为总热量的25%,在巩固期时,淀粉摄入量大约为总热量的40%,在强化期时,严格禁食淀粉。多食用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及新鲜瓜果蔬菜等,保证患者营养均衡。②运动:按照患者的体重和体质情况对运动治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对每日能够耐受的最大运动量进行准确计算,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例如骑单车、慢跑等,并进行腹肌、臀肌收缩锻炼,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为10 min,1 d锻炼10次,在运动过程中嘱患者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每日的锻炼和运动应当适量,并且防止因过大的运动量导致损伤身体的情况发生。③穴位埋线:取中脘穴、天枢穴及中极穴等在羊肠线中埋入,每个月治疗1次,对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时间。④日记疗法:每天对减重日记进行仔细书写,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进食食物及体重等,通过信息反馈和自我监督等相关形式有效实施减重计划。

1.3  观察项目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③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

其评价标准[2-3]为: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范围,体质量显著减轻时,则表示为显效;改善了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体质量减轻明显,但存在较小的减轻幅度时,则表示有效;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缓解,且病情状况不断加重时,则表示无效。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有效分析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运用[n(%)]和(均数±标准差)表示、行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与对照组(78.57%)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血清C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肥胖。因此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要减轻体重[4]。

现阶段,在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影响作用下,诸多的减肥方法开始涌现出来,但是由于强迫减肥、滥用药物及不规范治疗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患者较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例如胃肠疾病、低血糖等。近年来开始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减肥技术,手术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在外科手术减轻体重以后,缺乏长期锻炼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诸多患者复发的风险较高,同时因手术将胃肠道解剖学结构改变,手术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5]。然而,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过程中,适当的、严格的有氧运动可以在肌肉运动的作用下,使葡萄糖转移至细胞内,有效活跃糖代谢,有利于促进胰岛功能显著增强,从而充分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并且可以利用减少脂肪细胞因子等相关途径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改善。合理、正确的饮食能够使胰腺负担减轻,使患者机体代谢保持良好状态,从而使高血糖水平得到有效降低。穴位埋线是指在穴位内埋置腸线,在穴位内,肠线可以分解、软化及吸收,对经络起到持续刺激作用,有利于人体免疫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脏腑机能得到调节,同时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使脂代谢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日记疗法的主要作用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促进患者将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的目标实现,并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节制和调整,有利于持久、有效的实行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6-7]。

该文通过对该院收治的14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全面分析,相关数据指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8.57%)(P<0.05),表明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联合运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4.23±1.56)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5.66±0.14)mmol/L均较低(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76±0.13)%较低,血清C肽水平(1.33±0.05)ng/mL较高(P<0.05)。

综上所述,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后,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其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维维.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25-26.

[2]  陈佳.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80-82.

[3]  闫晓洁,王丽娜,温小明,等.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的疗效对比[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03-506.

[4]  郝成诗.五苓散联合瑞格列奈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192-193.

[5]  蔡茵瑜,叶庆邦,史伟文,等.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2):154-156.

[6]  肖毅,沈洁,徐谷根,等.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5,37(8):1096-1099.

[7]  马瑶.内科综合减重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2):121,122.

(收稿日期:2019-03-27)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