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艳文
摘 要: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讲,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应该由精通视觉鉴赏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师担任,因此作为儿童启蒙教育传播者的学龄前教师应致力于提高相应的认知能力。文章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针对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这对于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改善儿童学前教育成果,都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技能;课程改革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YB201716)研究成果。
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对于学前美术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职业素养。虽然并不一定要用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去对其进行考量,但身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要是懂行并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近些年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开始迈入幼儿教育的工作岗位中,这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当代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作用。而幼儿美术课程目前已经被公认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儿童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问题与弊端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相较于国际顶尖师范类高校来说,有着基础不牢、起步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本专业的受重视程度、师资力量以及课程安排与培养计划等因素,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普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以及培养计划亟待更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改革,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美术技能为目的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此外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北京师范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理念早已由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发生转变,以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全方位锻炼,这也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高校需要借鉴之处。总的来说,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而开设的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类专业,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对于学生毕业后的能力要求不应局限于专业技能上,而应该体现在专业能力的掌握、对高尚师德的理解以及教学热情与情感态度的把握上,因此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着眼于多元化,而不是将大部分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集中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上。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结合当前国内大部分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对于美术课程的安排与执行情况,可以发现针对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普遍存在周课时少、总课时不足、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美术课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环节,其自身的重要程度在职业需求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但在自身培养环节上却显得重视力度明显不足。从调查数据分析上来看,我国学前教育类专业在校学生平均每周开设美术类课程为2到3课时,美术类课程总学时大部分为32课时,课时安排显然与当前学前教育对教师美术技能的要求是不对等的。
(三)教学形式单一化
从一定程度上说,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两者在执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是存在直接关联的。如果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来看,当前的教学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仍然停留在课堂教授与绘画实训的基础上,而结合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来看,很明显这样的培养方式取得成效并不显著。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画基本功的培养应不同于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除去专业性的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培养模式更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其所培养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执行者,而不是单纯艺术的传播者和推广者。
(四)考核手段不全面
结合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及师范类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水平的考核情况,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效果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课程培养受学生重视程度不足,二是专业技能成绩普遍偏低,三是学生对美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理解不足。这些问题在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高要求的背景下变得越发突出,因此学校有必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水平考核制定更全面的合理化标准。
二、结合问题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与执教水平,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水平要求,开展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课程改革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规避实践误区,完美解读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逐渐成为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课程改革的思路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習借鉴当前国内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水平较为领先的高校培养计划,再结合学校自有的培养特色制定培养方案;二是全面打造具有本院校特色的教学实践体系;三是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实现由点到面的全面深化改革。一般说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课程改革方案,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立适应职业需求的多元化培养目标
随着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教工作早已从早年的托管式培养向启蒙式培养发生转变。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多元化启蒙式培养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必须要主动实现建立适应幼教职业需求的多元化培养目标。而针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三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能力,即培养学生作为幼教工作者积极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人格、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必备素养;其次是专业能力,即针对学前教育职业而言,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力,这是保证幼儿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最后是关键能力,即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终生学习能力和对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这是保障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较高水准的前置要求。只有在学生培养环节全面考量这三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学生美术技能的课程改革才具备执行条件。
(二)增加课程种类与课时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高校应针对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取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学安排提出的新标准并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计划。在课程内容上,应该从单一的美术专业技能向学前美术教学的意义、学前美术教学方式以及学前美术教学应用与实践的方向进行延伸,全面拓宽学生对于学前美术教学的深层次理解,激发学生对于今后就业实践中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应充分考量学生当前的课业负担,适度增加美术类课程的课时数量,这对于引导学生重视学前教育美术技能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都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将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融入实践当中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相关课程安排存在的一个普遍性弊端,就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所谓学以致用,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论的灌输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学校在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应该充分考量这一点。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适当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育,而向多元化的引导性教育转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主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作业设置方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不是单一的美术技能。此外,应多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从课堂接受到的理论应用于幼儿教学实训当中,以此来更加明确今后的教学重点与培养方向。
(四)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估手段
实现课程改革的开端在于明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而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效,则取决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结果。随着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相关課程设置发生变化,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估方式也应该朝着多元化发展。除去现有的美术技能考核,高校还应针对学生对美术教学的意义和理念进行针对性考核,着眼于实践应用结果,对于学生在教学实训当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最终的考核成绩应该由多个方面的评估结果执行合理化换算标准,力争使得考核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中美术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三、结语
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作为引导幼儿思想启蒙的重要实现方式,是学前教育实践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前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对幼教工作者的高层次要求,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有必要针对学生美术技能的相关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结合当前教育模式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归纳,实现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将成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训时间的必然发展趋势,是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娟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方法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董晓芳,刘秋红,张学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艺术科技,2017(8).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