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石涛的禅宗思想

2019-09-17 07:35王玥张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涛文人画

王玥 张军

摘 要:文人画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宗,注重气韵以及自我的表达,讲究的是笔墨情趣,重视对自我感受的表达而非对所画物象进行情景再现,提倡“宁静致远、不外于心”。石涛在“狂禅”思想的影响下,文人画提升到了认清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境界。《苦瓜和尚画语录》详细阐述了石涛一生的艺术实践成果以及对傳统文人画的继承与拓展,同时还提到了笔墨、皴法、构图等具体问题。他的 “一画论”“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都融入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感悟。石涛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主导,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观念,是融合了禅宗思想而自成一体的绘画理念。

关键词:石涛;文人画;禅宗思想

一、文人画中的禅宗思想

文人画起源于唐代的王维,因此王维又被称为文人画派之祖或南宗之祖。文人画在宋元时期被发扬光大,这一时期也被称作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涌现了以宋代的李成、范宽、米芾、米友仁以及元代的赵孟頫、钱选、元四家为代表的一系列文人画派画家。一直到明清时期,徐渭开创了泼墨大写意的画风,为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清代是传统文人画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清初四僧,也就是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四人,这四人均有高深的文化素养以及扎实的绘画功底。四僧当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是石涛,他的“一画论”“笔墨当随时代”等主张对清晚期时的扬州八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人画可以说是文人士大夫们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典范,在艺术创作上推崇标士气、精笔墨、尚意趣几个方面。文人画是集诗、书、画、印结合的综合性艺术,绘画内容大多选取山水、花鸟等能抒发个人情感的题材。成熟的文人画家,在画面表现方面非常注重形似和气韵生动,他们赋予了笔墨丰富的情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潘天寿先生曾经说过:“东方绘画之基础,在于哲学。”文人画之所以能够成为文人画,不仅是笔墨技巧积累的结果,更是技法与哲学结合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果实。拿明末清初文人画家石涛来说,不论是其绘画作品还是画论都推崇一种对于自我内心精神的表达,这和禅宗精神所追求的心性本源是一致的。

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禅宗也就是被中国化之后的佛教。禅宗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形成了一种三教合一独特的思想理念。总的来说禅宗大体可以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张的是“渐悟说”,南宗主张的是“顿悟说”。至唐代以后,南宗的“顿悟说”逐渐成为了禅宗的正统思想,其以心性论为基点,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脱。禅宗讲究的是随心而行,不受外界的束缚,认为一切的苦恼都是虚妄,主张通过修心养性来摆脱烦恼,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开创文人画派的大师们都或多或少接受了禅宗思想所带来的影响,潘天寿先生曾说:“因宗教思想的灵化,佛教寺院差不多成为美术的大研究所。”禅宗的祖师曾经诃佛骂祖、毁佛像、烧经书,形成了所谓的“狂禅”。这种行为使当时文人们的精神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开始为斋室、为自己起名起号,石涛可以说是画史中名号最多的文人画家。

二、石涛作品风格的形成

从宋代以后,绘画与禅宗的关系愈发密切,同时,禅宗的兴盛对于文人画派来说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以石涛为首的清代文人画派就深受禅宗思想的浸染,画家以自我的本心来观察自然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内心的见解与感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禅宗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给笔墨赋予了更加深刻的立意。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绘画变得不只是追求一种单纯的笔墨技法,精神内涵的升华同时也推动了笔墨技法上的革新。八大山人和石涛,他们二人走的都是参禅修道之路,但两人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绘画思想和艺术表现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石涛的作品《梅竹图》中,巨石作为背景衬托梅竹的形象,所画梅、竹的线条有粗有细,方圆结合,使用淡墨大笔挥洒、浓墨局部点染,整幅作品中纵横的笔墨体现着石涛酣畅淋漓的内心表达,整幅作品疏密聚散,生机勃勃,画面中大块的留白也正是石涛心中所要传达的禅意。

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取材于具有禅意的题材荷花,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河边荷花盛开的场景,使用泼墨来点染荷叶,细线勾勒出花瓣,用笔墨的浓淡来调整远近的场景,使画面更有深远的感觉。画作趣味横生,注重表现内心情感而忽略形似,追求禅宗思想所推崇的自我内心的表达。

石涛的《梅竹图》体现了大自然豪放郁勃的气势,用笔流畅自然,不拖泥带水,他在画面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生命力,也是对于自我内心人格的一种寄托。八大山人作品中无论是构图还是用笔都表现出了具有禅意的虚无缥缈之感。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以形写神和借物抒情都来自于禅宗所推崇的“追求自我本心”的理念,这二人深受禅宗思想的启发,使文人画更加注重作品中精神层面上的传递。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构图推崇“全景式”,采用横向或纵向的方式囊天括地、包罗万物。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法”的构图形式,也就是高远、深远、平远,推崇于方寸之间表现自然万物,郭熙曾总结全景式构图的法则为“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强调在山水画中这三种远近不同的层次所产生的空间感以及意境美。郭熙的“三远法”在提出之后成为了北宋山水画构图的典范。文人写意山水画源于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二人首开先河,受禅宗思想启迪,米氏父子的绘画思想主要表现为“云山墨戏”,他们的绘画风格也被称为“米氏云山”。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用横笔积墨来表现江南地区温润的山形树影,对江南山水进行高度概括。他们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墨戏”画法,“墨戏”画法中深刻蕴含着米氏的禅心,在构图上多采用三远法中的平远构图法。其绘画作品注重对于画面意境与空间感的营造,作品不受客观景象的束缚,强调关注自我本心,符合禅宗中“心性论”的主张。

石涛善于画山水,他所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意思就是要把最典型、最精彩的山峰、景色都收集起来之后重新构图。在石涛的《垂钓图》中芦苇、远山用寥寥几笔点染勾勒而成,画面中除了垂钓的老者、远山、芦苇之外再无他物,可谓是“江心即我心”,同时也包含着一种物我同化的禅意。石涛曾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总结关于构图的“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险峻。此六则者,须辩明之。”强调的是画面的构图与构思。这一是指出如何处理画面主次的关系,景与山所指的就是画面中背景与前景的对比关系,二是提出作画可以通过画家自己的构思将不同区域的景物放入同一画面,三是可使用截取法构图的原则,对画面进行提炼加工,选取景物精彩的局部。因此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往往是破空而来,十分随意,画面中所展示的也是对于现实景象的随机截取,十分具有创造性。石涛晚年的作品《云山图》打破了传统上留天、下留地、中间设景的构图原则,使用蹊径六则中的“截取法”构图,也就是将景象中最优美的一段截取出来,这种截取式的构图法使画面中的景物集中、虚实结合。石涛在用截断法构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留白,避免了画面过于拥挤,又能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这种构图方式是石涛“我用我法”禅宗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宋代山水构图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的“一画说”被后世称为连接哲学与艺术的桥梁,也就是禅宗思想融合了绘画技法的具体实践,里面所蕴含的绘画思想具有深刻的意义。“一画说”里所提到的一并不是数字概念上的一,这里指的是道家哲学里的世界始源,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石涛“一画”中所蕴含的也就是天地万物的形象,从禅宗的角度看,“一画”既是宇宙本真的存在,也是人的内心最开始的状态,还是禅宗所强调的“空”。无论是米氏还是石涛,他们在构图上都讲究一种“空”,在画面上表现为大面积的留白,禅宗推崇“惟虚无乃是实有”,指的是虚空反而能包含世间万物。

三、石涛禅宗思想的影响

在推崇“摹古”的明末清初时期,石涛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表达自我内心的重要性。石涛的笔墨技法和绘画理论都贯穿着禅宗所带来的影响,他继承传统却又不被传统所束缚。《画语录》开篇曾提到“我自用我法”,充分体现了石涛“画从于心”“心师自然”的思想核心。他强调绘画创新、独尊“我法”、注重表现内心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绘画理念,他独特的创新精神在崇尚“摹古”的大环境中为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清后期扬州八怪受石涛禅宗理念的影响,在绘画理念上不拘成法,重视抒发内心感受,将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度。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石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所对应的也就是创作中的观察、构思、实现这三个阶段。郑板桥的这一观念是对石涛绘画思想的进一步细化。从绘画思想来说扬州八怪大多继承了石涛的禅宗理念,都非常注重绘画实践上的创新,同时扬州八怪将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提升到了传达黎民疾苦的层面。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奠定了理论基础,无论是对扬州八怪中画家个体个性的形成,还是对这一群体整体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从清代中后期到近代,无论是扬州八怪还是张大千、傅抱石等近代画家,在许多人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石涛所提倡的禅宗思想带来的广泛影响。张大千不仅在思想上受石涛影响,在笔墨用法、神韵意境上也都模仿石涛的味道。他曾说:“昔日拟石涛惟恐其不入,今则又惟恐其不出。”傅抱石继承了石涛的笔墨意境并加以突破,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十分注重石涛的“我用我法”这一概念。傅抱石对于石涛的崇拜正如他自己所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

石涛的思想是禅宗理念融合了绘画技法的具体实践。“一画论”“笔墨当随时代”等主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在绘画中所体现的禅宗精神对后世的很多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

[2]李青.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通讯作者:张军

猜你喜欢
石涛文人画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销闲清课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文人画意境的探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