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中医正面临着来自西医的巨大挑战,实现中医的转型发展并进一步发掘其临床价值也就成为了我们所必须要重视的工作。新形势下,必须要建立起与中医发展方向相适应、适合中医学理论的科研研究方法,并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理念加强研究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加工处理。下文中笔者以人工智能在中医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医研究 人工智能 应用
回顾历史,中国传统医学的诞生与发展是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相契合、适应的。此外,在过去两千年里积累下的经验也是支撑其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它不仅是一门以经验或试验为主的学科,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社会在发展,获取今天在医学领域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中医就“一无是处”。当前,很多专家都在建议取消中医,这种观念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我们需要找出适合中医的研究手段,进而不断丰富中医的内涵。
一、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研究
数据挖掘的关键在于从大量原始数据中发掘出其中的隐含知识,这一技术能够在中医研究中引导研究者发现数据间的潜在关联,并归纳出人工处理数据时难以发现的要点。该技术是面向属性归纳使用的概念分析,主要包括描述式数据挖掘技术以及预测式数据挖掘技术两部分内容。[1]
中医的临床研究中,各类中药方剂是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基本数据单位。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中药方剂的性能、性味、毒性以及归经。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中药方剂都是为治疗特定类型的病症定制而成的,中医领域中囊括了数以万计的中药方剂,由此而构成的数据库便是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数据来源。过去,我们只能依靠人工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提取出其中的共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会出错。现阶段,得益于数据挖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人工为主的数据提取加工核算模式已经成为了历史,这一变化有效提高了数据提取加工核算的准确率。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归纳出各方剂的共性之后,再挖掘出其背后蕴含的药理学概念就可以推进整体研究进程。
二、图像处理、识别模式与中医研究
图像处理技术的诞生及应用实现了人类视觉的进一步延伸,其核心关键点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式将输入计算机的图像转化为数字矩阵,再通过相关的软件处理提升图像质量。[2]经过上述程序处理过后的图像既降低了人们的观察难度,又提高了与机器的匹配、识别度。该技术在中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帮助工作人员解决了某些依靠人类生理器官无法进行识别、处理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研究人员的脑力劳动,因此提高了研究效率。在“模式识别”技術的辅助下利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人工完成对于图像的加工与处理,也可以得出准确度更高的结论。结合实际经验分析,该类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获取信息;②预处理;③特征提取;④模式识别。首先将获取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之后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录入至图像处理系统。再次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优化,并通过模式识别技术提取归纳出中医研究需要的各类指标。
中医诊病主要以“望闻问切”等概念为主,其中医生的视觉和感觉是判断患者病情的主要媒介。如果可以将其与图像处理、模块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远程视频会诊的方式就可以实现远距离会诊。这一操作模式为病人减少了就诊、候诊的等候时间,有助于重新赢得患者对于中医的认可与支持度。即便是需要来医院当面就诊的病症,利用这一方式患者也可以在正式就诊之前进行自查,进而在正式的诊疗中积极配合医生,实现早日康复。
三、专家系统与中医研究
简单来说,“专家”即在某一领域拥有较高专业能力和大量专业知识的人,他们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独立解决相关领域内的各类问题。综合相关调查结论分析,其实各领域内的专家都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解决问题之余还可以向用户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如果利用计算机程序模仿出“专家”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再将其与特定的行业结合起来,便构成了“专家系统”。据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专家系统的三个特点:①包含领域内大量的专业知识;②可以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与推理能力;③在推理之余利用总结归纳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临床研究和智能诊断中用到的专家系统主要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以及综合数据库等部件构成。实际工作中,它可以模仿人类专家审视思考有关于中医科研以及患者病症诊断方面的课题,很多相对复杂的问题都得到借助于这一方式得到妥善解决。其中“知识库”承担的是存放知识点的任务,因此知识库中存在的知识点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着专家系统的质量水平,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丰富其中知识点的数量、提高其质量可以为相关中医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依靠丰富的专家知识点并通过推理机,在明确问题已知条件、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不间断匹配知识库中“规则”的方式便可以找到新结论并求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里所指的推理(匹配)方式主要有正向推理以及反向推理两种类型,前者是由条件到结论的推理模式,后者则是先假设结论再对结论进行判断的推理模式,实际应用中需做好区分。
总 结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为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带来了新思考。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内涵及其普及推广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改革创新。以上笔者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切入点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旸.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医诊疗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135-136.
[2] 虞晓含.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A].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2014:4.
作者简介:周宏森(1998-),男,汉族,本科,江西九江人,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