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

2019-09-16 03:18朱志衡陈婷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朱志衡 陈婷

摘   要:共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共同体”强调互惠互享、同济共生。文章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三个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并且逐一提出相应的措施:一是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意识,二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模式,三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关键词:共生理论;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互惠共赢

作者简介:朱志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教学管理;陈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广东  佛山  528000)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17-02

“共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单元主体按照某种模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成长的共生关系。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视角,进而成了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共生理论强调的是人们在大环境背景下的状态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彼此促进、同济共生的关系,这一理论与时下热词“共同体”的含义相近,共生理论的价值理念与共同体的构建观念相契合,即在平等互补的状态下,成员通过合作达成共赢。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的意识薄弱,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培训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共生模式的效能发挥受限,一些学校为教师创造了多种交流互动活动,但囿于教师传统观念或组织形式单一等因素,学习共同体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共生环境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应从学校激励机制、共同体平台建设、组织结构、物质资源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

袁纯清将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及相关理论延伸至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并且提出以共生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描述共生的本质。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要素(共生意识、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及教学能力。

一、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意识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关注到了“共同体”这一概念,但却对共生意识未予以充分重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教师自主、自觉、自发的主体精神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共生意识对于共同体的建构非常重要,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团队成员的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不应是外部力量强制作用下形成的组织或群体,而是自发、自愿形成的组织。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激活和唤醒教师的合作意识。

首先,学校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引导,由学校倡议宣传或是推荐优秀教师牵头,逐步形成学习共同体的风潮,要在教师团队中普及共同体的概念和价值,让教师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合作共赢。教师的共生意识得到强化,才会自觉形成团队,进而建立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在共生系统中还要确立一个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教师们带着同样的信念,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这种共生系统下的合作团体才是有灵魂的。此外,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谏言和决策机会,保证教师能够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民主参与学校决策,感受到被倾听、被关注、被认可,让教师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职业认同感。

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模式

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因个体差异,不同教师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会形成一种互补关系。而共生理论强调在共生系统下,彼此要达到相互促进、互惠共赢的状态。例如,外向型和内向型的教师在同一个学习群体中共存,正是他们之间的差异使互相学习、共生、共同发展成为可能,进而达到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如果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的主体过于异质化,教师会缺乏一个共生的界面,缺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基础,最终影响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良好运转。在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不同观点产生碰撞,成员必须就不同的观点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在交流、分享、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得到了帮助和支持,也加深了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和感悟,营造了一个共享的文化合作氛围,并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模式——“青蓝工程”也值得推广运用。“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手教师进行较为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新手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智慧提升。一方面,新手教师在听课、备课、上课、公开课活动中主动与优秀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如何有效地掌控课堂。在班级管理和常规工作方面,新手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僅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指导新手教师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青蓝工程”的共同体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教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增进教师的专业情感认知。

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优化共生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学校要对共同体进行必要的监管,提供教学资源、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使共同体运转良好、得到发展,设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教研组。由优秀教师牵头,成员为各科组教师,成员在共同体中交流、研究、学习、考试或举办科组竞赛等,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信息共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环境氛围。其次,学校可根据社会热点和教育热点成立课题组。组内成员为不同专业方向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大家研究同一课题,分工合作、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以此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建设也发展迅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松散的群体组织起来,形成教师专业网络平台发展共同体,实时互动交流。例如,可以组建QQ群、微信群等,鼓励教师在群内发表观点和意见;或每周举办一次线上无领导小组讨论,邀请专家在线答疑解惑,帮助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还可以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同体,汇聚教育领域优秀人才,进行广泛交流和教学探讨;还有利用“名师工作室”“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生环境。

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师资质量、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学校开展学习、交流、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郑惠丹.共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构建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2] 徐怀录.“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8).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