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伟伟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面向未来的应用发展方向,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工作的重点。全国各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高校都开展了网络学习空间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本研究立足于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在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时存在的问题,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网络学习空间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网络学习空间;高校教师;应用现状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1.0时代”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转段升级的分界点。有学者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应用”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融合”“创新”转段升级的时期。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完成了“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任务。“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而当下主要的任务是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即“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
网络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1.0時代”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转段升级的重要支撑,被列入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以“外生变量”形式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但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以“内生变量”的形式与教育教学进行融合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等人提出,只有当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且技术应用技能达到娴熟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乃至技术赋能的教学创新才可能发生。因此,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教学要实现创新融合,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娴熟度是基础。高校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其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一、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现状
本研究以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为依托,在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问卷调查,涉及28所河南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3所、职业类院校15所。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0份,参与调查的教师涵盖高校各部门。笔者通过对回收问卷内容的分析,同时结合对个别高校教师的电话回访,发现河南省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的行为意愿不够强烈:第二,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能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相对接,但教学方法的转变却相对滞后:第三,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掌握网络学习空间的软硬件设备使用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第四,大部分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娴熟度偏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进行融合创新的可能性偏低:第五,高校教师在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过程中,相关部门提供的持续性技术支持比较薄弱,这对高校教师持续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河南省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现状,本研究深度挖掘了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与部分教师的深度访谈,对形成河南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如图1所示)。高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内生性问题,即由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内部动机不足而引发的问题:二是外生性问题,即由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外部动机不足而引发的问题。
(一)内生性问题
首先,示范引领不足。不同高校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的参差不齐。多数高校虽然搭建了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却不能结合平台转变教育教学的模式;虽然应用了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却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多种现代化功能。其次,应用需求不足。高校教师因专业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方面也是参差不齐,个别高校网络学习空间功能错综复杂,应用难度打击了一些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信心。部分高校对教师应用空间的需求没有充分论证分析,导致需求与应用不对接。再次,空间交互程度低。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交互缺乏及时性、趣味性、便捷性、随意性、可视化等,在应用过程中,不像微信、QQ等非正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不能有效激发师生参与交互的内部动机,从而制约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层次与效果。最后,激励表彰机制不够完善。学校激发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内部动机对于推进技术与教学的创新与融合至关重要,但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本校的激励表彰制度,也没有将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多种因素纳入到学校层面的制度中。
(二)外生性问题
首先,师资培训较薄弱。教师培训是快速提升高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的有效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个别高校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在理论层面上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不够清晰,部分高校教师因网络学习空间可能产生额外工作量,而对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持观望态度,还有部分学校尚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其次,多元化空间资源整合度差。高校若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深层次、多方位的应用,需整合多元化的空间资源。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使得高校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单独部门牵头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容易造成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再次,互联互通程度低。各高校之间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程度比较低。目前河南高校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主要有Blackboard、清华教育在线、Sakai、天空教室、超星平台、Moodle平台等,由于各平台数据代码不全具有开源性,因此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就存在多重问题,多数高校尚未有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最后,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评价与反馈是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据调查,河南省多数高校尚未制定本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反馈机制,这造成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影响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引发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应用主体,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第二,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各种应用平台,如Sakai、Blackboard、清华教育在線等平台;第三,应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层面以及区域层面。经过分析与凝练,本研究形成了问题原因层级图(如图2所示)。
(一)内生性原因分析
应用主体引发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虽然网络学习空间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冲击,但是部分教师因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获取相关持续性的技术支持及相关培训的资源较少,而导致了内生动力缺失。此外,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不足,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的目标缺失,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的效果。
(二)外生性原因分析
应用平台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应用平台的功能完善性、应用的复杂度、布局的合理性、应用的智能性等作为外生原因,间接影响了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黏性。调查发现,不同高校搭建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不尽相同,功能的完善性上会有所差异,部分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受限于平台功能的缺失,不能充分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创新教学。由于部分空间操作界面布局混乱,不具有学科条理性,对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意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多数的网络学习空间还不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造成了教师不能有效地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引发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三)外源性原因分析
在学校层面,部分高校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诉求进行有效的对接,学校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训策略及激励保障机制。在区域层面,应用网络学习空间重要的目的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网络学习空间便是学习者获取优质资源的重要渠道,然而,河南省尚未出台相应的空间建设与对接标准,空间的规范化管理与评价的缺失等众多原因,造成了区域间优质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提升策略
(一)完善平台应用功能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平台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依据用户应用网络空间的需求开发应用功能,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就河南省高校来说,首先要完善学校网络硬件设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学校,网络带宽要不断拓展,为网络学习空间互通互联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软件功能开发。软件是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核心,网络学习空间开发商更应结合用户多方面的应用需求,研发适用于教学特征与学习者特征的多元化功能模块。最后,软件应用的便捷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功能模块的多元性、空间应用的交互性、资源推送的智能性、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等因素,都是在网络学习空间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培训,教育部门及学校不能只停留于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培训,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学校应以线下集中培训为主,线上培训交流为辅,通过多形式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在培训的内容上,学校不仅要培训应用技能,同时要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应用信息化空间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三)整合多元化资源
高校网络学习空间能够高效地运行,与资金的投入以及校内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密不可分。高校通过整合多元化的资源,才能促成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运行。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探索共享经济环境下学校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财政出资向市场化运行过渡转变,才能更好地激发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内在活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内网络中心、信息化中心、教务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协作,为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只有整合多元化的人力、财力资源,网络学习空间才能在高效运行中稳步发展。
(四)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激励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内部动力。首先,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为各个高校制定学校层面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依据。其次,学校应将教师的绩效、职称等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因素纳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激励评价中,激发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内部动力。最后,学校应建立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互评的机制,通过师生互评的形式,促进师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达到提高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