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艳青 谢纳泽
摘要:人文素养是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是“健康中国”战略赋予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医学院校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造就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可以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环节、打造医德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等举措,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学生是未来各级各类健康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是健康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有力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医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医学生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医学院校要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成长为具有大爱情怀和救死扶伤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
一、着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矛盾有困惑有诉求的复杂个体,因此,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带着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情感做工作,既要见物更要见人,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多做深入人心、契合需求的工作,多做个性化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医学院校要坚持落细、落实、落小、落早,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医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全时段。同时,医学院校也要通过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平台载体和方式方法,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待之以诚、导之以行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和仁爱之心,在内心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此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把塑造人与服务人、发展人、成就人结合起来,从解决医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人手,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加重视做好特殊群体医学生的工作,有效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能起到“解急救患”的作用,从而以心换心,以情共情,以感动促行动。
新媒体时代,医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其思想认知、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十分明显,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占据网上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传播制高点和主导权。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牢记“育人者先育己”,学习运用医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和“网言网语”与他们对话交流、解疑释惑,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入脑、人心的启迪、引领、服务效果。
二、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体现教育思想、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因此课程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然而,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的、可以相互補充支撑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深化医学生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一是要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医学院校要遵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长期性,从基础人文社科课程、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医学人文应用课程三个层面,对人文教育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性、阶梯化的谋划和布局,使人文课程学习“五年不断线、段段有侧重”,并贯穿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此外,授课内容应紧扣社会发展,教师要将医学热点问题纳入人文教学中,带领医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二是要积极挖掘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元素,构建医学专业课教学与人文课程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为医学生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提供更宽口径的支撑。教师在讲授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给医学生介绍本专业领域知名专家高尚的职业精神和先进事迹,让医学生感受先辈“用爱自己的心去爱患者”的人文情怀。比如,“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胡佩兰,就是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鲜活例子。这位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的妇产科医生,平时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却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医生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评审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辞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三是要改进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是达成教育目的的有效保证。当前,在医学生人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滞后,“上大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大行其道,这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课程教学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除常规的课堂讲授外,教师要注重运用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同时也要运用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三、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环节
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医学院校要动员和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网络优势和动员优势,利用寒暑假期与医学相关节日,广泛开展送医下乡、医疗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医学生读“社会”书、“国情”书、“群众”书,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增进情感、增长才干,获取精神力量,汲取思想营养,提升做人做事的境界。
审视我国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与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文教育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结合紧密度不够,医学生难以把所学医学人文知识与现实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医学院校必须强化人文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安排,构建集体验教学、社会实践、见习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人文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医学院校就要鼓励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连续性的人文教育实践。医学生可以通过医院志愿活动、名医访谈、病房陪护等不同的形式和途径,深入医院、走近医生、了解医学、感知医疗,切身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塑造职业精神。比如,医学院校开展就医体验活动,医学生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候诊、检查、取药等全流程服务,亲身体验患者的就医过程,了解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期待和诉求,以更好地换位思考,理解患者。
二是建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化运作是医学生人文教育实践教学长效性的有力保障。医学院校可以在自愿捐赠遗体接受中心、生命意义展厅等蕴含医学人文精神的场所,建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前往了解遗体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并开展向捐献者遗体默哀祭奠的活动,让医学生体会到对生命的敬畏、对躯体的珍视,感受其无私的奉献精神,增强持续提升人文关怀能力的行动自觉。
四、着力打造医德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赋予了医学院校教师更崇高的责任和使命,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必须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的人文素质。
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师资“医强文弱”现象比较明显。文科出身的教师缺乏医学教育背景,不能很好地将医学案例运用到教学之中,少数有临床经验的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先天不足”,后期积淀又比较有限。这样的现状导致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过程中人文知识教育与临床实践无法有机结合,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不协同。医学院校要把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医文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配优建强,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加强现有人文课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医学院校要按照教师的知识背景分类施策,安排人文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结对子”,互鉴互学,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补课”,或丰富临床实践经历,或充实人文知识积累。医学院校也要引导教师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忠告:“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教师要坚持需求导向,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育人与育己相统一,知与行相统一、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统一,要在人文教育教学和临床实践中,蕴含和体现出大爱大德大情怀大境界,为学生树起榜样、做出表率,让学生感受有温度、有人格感召力的教育。
二是将人文素养纳入新进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医学院校引进基础医学师资时,应坚持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全面考查应聘者的知识结构,既注重考核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又重视考核人文素养。同时,在遴选临床教学师资时,应真正把有仁爱之心与高尚医德、热心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真心关爱学生的临床专家吸纳到教师队伍,避免只看临床专业水平、“一俊遮百丑”的现象。
五、建设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促进医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医学院校要把人文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让医学生在充满科学精神、洋溢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随时随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
校园文化内容丰富,既包括精神层面、行为层面的内容,也包含环境和制度层面的内容。把人文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就是要用人文精神丰富校园精神文化、以健康人文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标志性建筑中融人人文内涵、将人文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学校规章制度体现出来。
用人文精神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就是要在医学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定位中体现出人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并将这些目标要求作为办学过程的基本遵循。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把“德医双修、大医精诚”作为办学理念,把“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列入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了统率的作用。以“健康人文”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要求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唱响人文主题,用人文思想滋养学生、浸润校园。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健康文化节”通过开展阅读医学经典活动、医学人文沙龙、医学三讲堂(校友、医学生、身边最美医生)等途径,有效地提升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質。在校园标志性建筑中融人人文内涵就是要在校园景观布局上做好“蕴含”文章,增加人文气息,让校园的路、石、园、林、水等静的东西“活”起来,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熏陶功能的有机统一。将人文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学校规章制度体现出来,就是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发挥导向作用和隐性教育功能,服务师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