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结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护理分析

2019-09-16 07:14王京京
光明中医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光疗蓝光黄疸

王京京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问题,常由于肝胆红素摄取不足和代谢功能出现障碍等原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聚集,临床上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患儿发病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胆红素脑病,对患儿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当前临床上针对该病多以蓝光照射与中药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以有效的护理方案加以辅助[1,2]。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茵栀黄颗粒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策与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将给予常规西医与蓝光照射治疗的25例设为参照组;将给予茵栀黄颗粒结合蓝光疗法的25例设置为研究组。参照组男患儿13例,女患儿12例;患儿日龄2~25 d,平均日龄(13.28±3.64) d;体质量2.41~4.13 kg,平均体质量为(3.21±0.23)kg。研究组男患儿14例,女患儿11例;患儿日龄3~26 d,平均日龄(13.65±3.76) d;体质量2.46~4.22 kg,平均体质量为(3.33±0.29) kg。对比2组各项基础临床资料,结果显示:P>0.05,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1.2 纳入标准本次所有入选患儿均与新生儿黄疸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所有患儿均无心、肝以及肾等脏器先天功能缺陷。

1.3 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患儿;乙肝、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与蓝光联合治疗,具体为:对患儿实施抗感染、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依据患儿具体情况静脉给予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蓝光治疗法为:将波长设置为420~480 mm,通过蓝色荧光灯对患儿进行双面光疗,视具体情况予连续照射24~48 h或间断照射(照射10~12 h,停12~14 h)。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茵栀黄颗粒治疗,方法为: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3 g/袋),每次取药1.0 g,加入至15~30 ml温开水中,溶解均匀后于2次喂奶中间用奶瓶喂服,每天3次。

1.4.2 护理方法参照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具体为:1)一般护理:病室温湿度适宜,温度维持在22~24 ℃为宜,湿度维持在50%~60%。2)光疗护理:光疗前:①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并擦去灯管上的灰尘;②预热蓝光箱至30~32℃;③清洁患儿皮肤,忌涂油剂和粉剂,以免影响光照,剪短指甲,肘关节、膝关节外侧及足跟部贴透明膜以防止摩擦伤。光疗中:①患儿佩戴光疗眼罩及光疗纸尿裤,余身体部位最大限度裸露,视具体情况1~2 h予翻身一次。②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胆红素水平,光疗时注意观察患儿黄疸的进展情况及全身情况,如呼吸、哭声、吃奶、大小便、肌张力、有无皮疹出现等,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应维持在36.5~37.4 ℃,保持患儿安静,哭闹时及时安抚,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光疗期间,给予患儿常规静脉补液,以免因为光照导致液体丢失过度,并确保充足的奶量摄入。光疗结束:再次清洁皮肤,检查有无破损,密切观察黄胆有无退而复现,及时给予干预。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护理,具体为:1)穴位按摩护理,对患儿的上肢内关和合谷2个穴位,背部的胆俞、肝俞、肾俞以及脾俞等穴位,腹部的中脘和天枢2穴,下肢的阳陵泉与足三里2穴,及足部的隐白与内庭2穴进行按摩,按摩采用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触碰各个穴位,每个穴位进行15次按压,然后按摩其腕关节与前壁部位,频率为每分钟80次,持续按摩护理6 d。2)中药药浴护理,取蒲公英、黄柏、野菊花以及金银花等四味中药,依医嘱取量,加入到500 ml的水中,煎煮、取汁,依据1∶20比例加入温水,温度维持在37℃上下,让患儿进行药浴。

1.4.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小便颜色恢复正常,检查发现血清总胆红素低于85 μmol/L;有效:患儿皮肤黄疸改善明显,检查发现总胆红素较与治疗前降低100~120 μmol/L;无效:患儿的皮肤黄疸无任何改善,血胆红素不降低甚至升高。(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新生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与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00%,P<0.05。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中医又称为“胎黄”或者“胎疸”,共有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类型,其中生理性黄疸多于出生后2~3 d发生,4~6 d最明显,7~10 d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 h之内就产生黄疸,且持续3周无消退迹象或加重则可判定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采用治疗措施[3,4]。当前针对新生儿黄疸临床多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蓝光可以有效穿透患儿,对患儿机体的胆红素进行分解,且不易引起不良反应[5,6]。茵栀黄颗粒最早的记录出自我国张仲景先生所著的《伤寒论》一书,由该书记录的茵陈蒿汤进行加减后得出,药方中将茵陈作为君药,具备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将栀子和黄芩作为臣药,既可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又能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诸药联合具备超强的清热利湿作用,且栀子和黄芩两味中药可相互协同,解毒效果更为理想;而金银花则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所有药物联合之后更能够达到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目的[7,8]。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黄疸病病因主要是寒湿阻滞、感受湿热,以至于瘀积而发黄,因此认为在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医穴位按摩与药浴护理,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振奋患儿体内的阳气,可加速其肠胃蠕动促进排便,通过药浴护理则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脾胃与肝脏功能,使其代谢功能恢复正常,降低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9,10]。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疗法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加速黄疸消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光疗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