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林
癌性疼痛指的是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间接或直接引起的,或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压迫、扩散、转移或浸润有关组织引起的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了严重不适[1]。据相关统计显示,有50%~80%的癌性疼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如何有效减轻或消除癌性疼痛是临床医护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2]。中医学在临床应用和保证国人健康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作用,本文以108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伴随中重度疼痛的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3.64±3.16)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平均得分(6.97±1.13)分。参照组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3.69±3.15)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平均得分(7.03±1.11)分。2组患者NRS评分、年龄、性别及其他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在18~80岁;2)符合临床恶性肿瘤相关诊断标准,并伴随疼痛表现;3)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第一诊断是恶性肿瘤但没有疼痛症状;3)哺乳、妊娠期妇女;4)中途退出;5)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护理,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并指导其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1)中药外用护理:中药外用包括中药硬膏、中药足浴等护理措施,其中前者组成成分包括冰片、薄荷、栀子、酒大黄等中药,用法为:在敷贴之前先将疼痛部位进行清理,在疼痛位置敷贴半张或一张硬膏膏药,时间4~6 h,每天1次,连续使用7 d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皮肤过敏及破损患者禁用;后者采用中药煎汤取液进行泡脚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延胡索、没药、乳香、艾叶、红花等,起到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3]。2)中药内服护理: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大多属于癌毒炽盛、痰瘀互阻、气阴两虚的邪盛正虚的病机本质,因此应以解毒止痛、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方法,祛邪解毒可选用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扶正可以选用猪苓、女贞子、太子参、黄芪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还可以同时选用天南星、生半夏化痰,鸡血藤、当归活血,不同癌症需要针对性用药,如肺癌选择款冬花、旋覆花润肺化痰,胃癌选用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肝癌选用鳖甲、茜草消癥化积等。3)推拿按摩护理:包括局部穴位按摩和整体推拿方法,具有通经止痛、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等作用,抖法、搓法、拍法、按法、揉法、拿法、推法等多种手法均可用于癌性疼痛护理,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状况进行灵活选择,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室内温度,避免患者受凉,且有感染、出血倾向患者禁止推拿。穴位按摩的取穴原则应结合患者病情分别选择压、揉、按、点以及一指禅等手法,应由浅入深,柔和有力,患者感受到稍微酸胀即可,每次20 min,每天2次,连续推拿按摩7 d为一个疗程。4)针刺穴位护理:针刺穴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缓解癌性疼痛,应依据不同证型、不同病种,个体化进行护理。比如镇痛取太冲、合谷,肝癌配合阳陵泉、期门,肺癌配合列缺、孔最,强壮扶正取足三里、关元,胃癌配合中脘、胃俞,肝癌配合太冲、肝俞,肺癌配合尺泽、肺俞等,不一而足,主、配穴位相合,留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实施7 d为一个疗程。5)情志调节护理:《黄帝内经》中指出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怒伤肝,所以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鼓励性、耐心和温暖的语气和语言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移情易性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将精力关注在积极、美好的事物上。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应结合具体情况隐瞒其实际病情,避免其因为消极情绪加速病情恶化。6)饮食起居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病房环境,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可以在睡前播放舒缓的音乐促进入睡。对于睡眠不足的患者,可以予适当安眠药物,平时可以炒合欢花6 g、酸枣仁9 g泡水,严禁咖啡、浓茶等饮品,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打太极拳、散步、看报、读书等活动。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应用NRS评分方法[4]作为评定标准,分数在0~10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7~9分表示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不能忍受,痛感剧烈,为重度疼痛;4~6分表示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难以忍受,痛感明显,为中度疼痛;1~3分表示对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无影响,能够忍受,为轻微疼痛;0分表示无痛。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参照组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比观察组严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对比 (例,%)
疼痛是社会文化、行为、认知、情感、生理等多种因素动态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情绪和感受。癌性疼痛多见于肿瘤晚期,是癌症患者常见临床症状[5]。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500万的患者遭受癌性疼痛折磨,其中有50%~80%的患者因为不能及时治疗癌性疼痛而死亡。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还会对其体质、心理、精神等均造成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在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疼痛管理专业人员正从麻醉医师逐渐转变为临床护理人员,以吗啡类和阿片类等为代表的治疗方法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此方法成瘾依赖性比较大,不良反应较多,受作用时间短、患者耐受性限制等弊端也较为明显,所以必须开发更加全面的止痛护理方法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癌症患者癌性疼痛[6]。中医特色护理充分借鉴和运用中医药理论实践,将“辨证施护”与“整体观”有效融合,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情志调节、饮食起居、推拿按摩、针刺耳穴、中药外用、中药内服等多种护理方法,较西医护理模式更加人性化、完善和有效。从本次研究结果也能发现,观察组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参照组,进一步提示了中医特色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伴随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护理中有效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