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艳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俗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但吃螃蟹不是因为中秋节,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螃蟹最好吃。中秋节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时,蟹黄甘香流油、蟹肉白嫩鲜甜。
“蟹”与“谢”同音,中秋佳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恰好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情谊的节日。游子归来、走亲访友、好友小聚、表达心意……这一个“谢”字再合适不过了,而“谢”要怎么说出口送出手?作为谐音字的“蟹”就再也合适不过了。在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螃蟹宴的场景更是有趣,尽管书中着墨不多,但也能看出食蟹对于当时的大户人家也是件乐事,中秋团圆热闹的气氛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随着螃蟹开始大量上市,不少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快朵颐,但是吃螃蟹有许多注意事项。
雌蟹和雄蟹的成熟时间不同,雌蟹在农历八九月时性腺成熟,而九月过后雄蟹的性腺成熟,滋味营养最佳。区分螃蟹的公母只需看大闸蟹的腹部。雌螃蟹的腹部为圆脐,腹部上的翻盖几乎占了全部,形状似半圆形的大圆三角;而雄螃蟹的则为尖脐,腹部下方有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区域翻盖。
如果螃蟹一次吃不完,可以养几天。将活蟹放在一个开口较大的容器里,放些清水和打碎的鸡蛋,容器口用棉布盖上,挡住光线,防止螃蟹爬出。同时,螃蟹吸收了鸡蛋中的营养,蟹肚壮实丰满,吃起来格外肥美可口。
挑蟹四看
看蟹壳:
凡壳背呈黑绿色且带有亮光的蟹肉厚,壳背呈黄色的蟹大多较瘦弱。
看肚脐:
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
看螯足:
凡螯足上绒毛丛生,则螯足老健。
看活力:
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螯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较长时间。
特别提醒,死的河蟹不能吃!河蟹大多生长在污浊的河塘,蟹体内外沾有大量的病菌。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螃蟹一旦死亡,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会产生毒素。若吃了这样的螃蟹,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抽搐,甚至休克、昏迷、败血症等。
烹饪前,要将螃蟹洗净。螃蟹身上沟壑很多,一定要仔细清洗。先将螃蟹浸泡在淡盐水中,让其把体内的污物都吐出来;然后,用手捏住其背部,悬空接近盘边,让双钳恰好夹住盘边,用刷子刷洗全身;再捏住蟹壳,扳住双钳将蟹脐翻开,由肚脐尖处挤压肚脐盖中央的黑线,将其粪便挤出,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螃蟹最常见的吃法便是蒸制。蒸锅烧开水后,将螃蟹放入,先大火蒸上5分钟左右,再改用小火继续蒸一段时间。具体蒸的时间要看螃蟹的大小:150克(3两)以下的螃蟹要继续蒸10分钟左右,150~200克(3~4两)重的继续蒸12分钟左右,200克(4两)以上的继续蒸15分钟左右。通常是体重每增加1两,蒸的时间就增加2分钟左右。蒸的时间不够不容易杀死寄生虫,但时间太过则蟹会失去鲜美口感,也不容易将肉和壳分离,食用时不方便。
经炒制的香辣蟹也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味。将螃蟹拿去蟹壳,去除鳃,然后用刀斩成块,沾上淀粉,放入烧至7成热的油锅里炸至定型捞出沥油,锅里放入葱、姜、蒜、辣椒爆香即可。
特别提醒:不要生吃螃蟹!有些地方有吃腌蟹和醉蟹的习惯,但活蟹体内含有肺吸虫幼虫和沙门氏菌。生吃蟹感染肺吸虫的几率高达71%。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沙门氏菌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吃螃蟹要吃蟹黄、蟹膏和蟹肉。螃蟹下腹部三角部位脐中黑线的蟹肠(排泄物)、掀开蟹壳后可以看到螃蟹腹部有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蟹鳃(蟹的呼吸系统)、蟹盖中间呈三角锥形的蟹胃(内有泥沙)、蟹身中间呈六角形的蟹心(大寒之物)等对健康有害,不宜吃。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钙、磷、钾、钠、镁、硒、维生素D含量丰富,能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螃蟹味咸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等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脾胃虚寒、痛经、怀孕妇女忌食。
食蟹禁忌
螃蟹的食用量也有讲究。螃蟹属寒性食物,且蟹黄中胆固醇含量很高,一般人每次以1至2只为宜,且短时间内不要吃太多次。体弱虚寒、平时容易胃部反酸、习惯性腹泻、胃胀以及患肝炎、严重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病者更应少吃或不吃螃蟹,以免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加重病情。
老人、小孩吃蟹时最好喝点姜汤、蘸姜末醋汁,以去其寒气,而且可以杀菌。螃蟹不可与柿子、西瓜、冷饮同食,以免寒性叠加,损伤脾胃。另外,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以免茶中的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质结合,不利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腹痛、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