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荣清
(江苏省南通中山骨科医院 脊柱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本文笔者为了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选择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在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TED组)为59人,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为41人(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男性占27例,女性占14例,年龄范围29-67岁,平均年龄(45.28±5.18)岁。PTED组59例患者,男性占37例,女性占22例,最小2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6.59±4.18)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对照组: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术前,经C臂机透视,准确定位,于病变椎间隙处做3-5cm左右的切口,经由髓核突出的一侧,紧贴棘突骨面,实施分离,直接达椎板间隙上、下缘,充分显露并且摘除突出的髓核团,随后,查看椎管内有无髓核残留,观察神经根管是否狭窄,检查神经根是否松弛,伤口有无出血,无误后,放置引流,缝合伤口。
PTED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后,于棘突旁距离病变间隙8cm左右,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基于C臂机的透视作用下,穿刺针到达椎间盘的中央,注入有色造影剂2-3ml,将导针作为中心,打开切口0.5-0.7cm,按照顺序置入扩张器及套管,注意保护出口神经根,研磨小关节突。此后,将工作套管与椎间孔镜置入椎间孔,借助椎间孔镜,细致观察,一旦看见蓝染变性髓核,立即用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抓起,将蓝染髓核彻底清除,显露神经根。随后,查看神经根有无压迫与松弛现象,针对纤维环,采取射频热凝成形止血方式处理,将工作套管取出,术毕,缝合切口。
术后,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48小时后将引流管拔除。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1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疼痛;(2)采用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表【2】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中出血量;(4)统计总费用与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功能评分比术前都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大(P>0.05)。见表1。
表1:比较临床疗效指标【±s 】
表1:比较临床疗效指标【±s 】
?
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组间总费用与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观察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发病率高,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恢复腰椎功能,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术式【4】。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的适应症随之扩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深受患者青睐。本文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结果数据认为,相比单纯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