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风寒闭肺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9-09-16 01:29蒋燕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椎膻中散寒

蒋燕华 徐 菁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笔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风寒闭肺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收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门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符合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及《中医儿科学》[2]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贴敷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04±4.82月;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7.92±4.53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1mg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2.5mg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贴敷组在对照基础上穴位贴敷治疗,以炒白芥子、细辛、制甘遂、制南星、肉桂各等份研粉混合均匀后,取每份2g以白醋勾兑分别贴敷于大椎、膻中、肺俞穴位,每次贴敷4小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贴敷时长可相应调整),每3天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与《儿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4]制定:痊愈:发热、咳嗽、喘憋消失,双肺湿罗音及喘鸣音消失。显效:咳喘明显减轻,夜间及晨起无症状,双肺湿罗音及喘鸣音明显减少,停药后症状不加重。有效:咳喘减轻,夜间及晨起仍有轻度咳嗽,双肺湿罗音及喘鸣音减少,停药后症状加重。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贴敷组对照组例数50 50治疗前20.08±3.234 19.51±3.613治疗后6.65±4.693#*10.02±6.287#

4 体会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西医治疗该病并无特效药。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肺炎喘嗽”及“哮病”范畴,临床以风寒闭肺证多见。外因主要责之于风寒、风热邪毒,侵袭肺卫;内因责之于肺气孱弱,脾肾不足,痰饮内伏。病位在肺,痰浊是其主要病理产物。穴位贴敷法集内外治于一身,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动经脉脏腑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药物吸收,共达止咳平喘之功效。本次贴敷穴位选用大椎、双侧肺俞、膻中四个穴位。《针灸大成》认为大椎“主肺胀胁满”,提示大椎有良好的平喘效果。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主治肺脏病变,能解表宣肺、肃降肺气。膻中属心包募穴,是宗气聚会处。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之功。所用贴敷药物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制天南星燥湿散寒,散风涤痰,开泄走窜;甘遂性寒,配伍大队温性药物,去性存用,泻水逐饮。合之,共奏温肺散寒,化饮平喘之功。故临床对于寒性咳喘疗效尤佳。

猜你喜欢
大椎膻中散寒
秋日调养 用桂花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