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懒
秋日已至,黄色的落叶、黄色的月亮、黄色的月饼还有黄色的米糕,都难免让人想到团聚。团圆饭桌上的桂花蒸糕,是治愈孤独的绝佳良药。
饱满的圆形蒸糕被切成一个个三角儿,整整齐齐地码在盘子上。不需要筷子的矜持,我更喜欢直接用手拎起来一块,真实感受蒸糕的温热,蘸上点带着秋天韵味的桂花露,入口的瞬间口腔便被桂花的甜美与糯米的惊喜感包裹。
慢慢咀嚼,原材料糯米的香气开始慢慢发散,占据主导,还有鸡蛋与白砂糖打发后所产生的香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味道。热乎乎的一块蒸糕下肚,快乐与满足感油然而生,从口腔到心间。糯米的Q弹搭配甜而不腻的桂花露,完全满足了人们对于“糕”的期待。
这种带有小城独特风情的食物,只有在台州家乡的团圆饭桌上才能吃到。毕竟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是连泡面都懒得自己煮,如果不是这幸福的时刻,谁又能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耐心去制作一块蒸糕呢。
蒸糕的制作和许多令人愉快的美食一样,没什么花哨的材料和高大上的制作工艺,一块好吃的蒸糕需要的只是纯粹的糯米、鸡蛋、砂糖混合,然后隔水蒸熟,每一步都用朴素的手工制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看似简单,却又无比难得。
就说打蛋液这个过程,鸡蛋磕入容器后,需要不停地搅动,直到蛋液起泡,颜色发白,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能足够松软,仅仅是这个步骤,制作人就要挥动上千次打蛋器,沉不下心来,是做不出一块好蒸糕的。
机器时代万物都可以被自动化代替,但无论多么精美的机器造衣,也缺失了一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情在其中。因此这块蒸糕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历史和前人的经验,都揉进这块糕中,也使得我们吃糕时候的味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份坚持,大概只有朴素的手艺人才能守得住。
江湖百姓的智慧总能让普通的食材也变得妙趣横生,像《深夜食堂》中,一位饱览各个五星酒店山珍海味的美食评论家,外面光鲜亮丽,却始终找不到心中怀念的味道。但他在深夜食堂,一个破旧小胡同里的料理店,却因为吃到一碗简单的牛油拌饭而感动到泪流满面。远在他乡的游子,也有多少个日夜为了这一口桂花蒸糕而夜不能寐。
与现代人面对生活的压力而瞬间崩溃不同,食材的魅力,在于通过味蕾慢慢筑起生活的防线。就像这口米糕,它的背后是家乡老人忙碌的身影,治愈的微笑身体力行的告诉你要乐观豁达;它的背后是小时候为了满足嘴馋而偷舔桂花露的记忆,这熟悉的味道将唤醒那时候纯真的理想和追求。
秋日已至,黄色的落叶、黄色的月亮、黄色的月饼还有黄色的米糕,都难免让人想到团聚。食物的魅力不就在于无边无尽的可能性嘛。如果你愿意,可以蘸些杨梅酱、酸枣酱、番茄酱甚至是枇杷膏,也可以切块下锅油炸,软糯的蒸糕就变成了在牙齿间滋滋作响合奏交响乐的炸糕,蒸糕和炸糕之间的切换,就在你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