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 曾 光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包括3种不同类型,而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它是浅表性的胃黏膜发生病变,而且目前患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在胃镜检出率达到80%~90%[1]。CNAG一般无很典型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常常表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等。该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的范畴[2]。现代医学在治疗CNAG方面用药比较单一,常规给予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而且容易复发,对病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医药在治疗CNAG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确切,并且还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中草药对CNAG治疗亦有良好的疗效。现把自拟香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NAG的临床研究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的80例脾胃虚寒型CNAG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1~63岁,平均(42.12±6.24)岁;病程3~7个月,平均(4.1±0.53)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43.06±5.46)岁;病程2~7个月,平均(3.9±0.48)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80例患者均经临床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脾胃虚寒型CNAG患者。西医诊断标准[3]:1)患者症见胃脘部隐痛、反酸、恶心呕吐等;2)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提示慢性活动性炎症征象;3)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C13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4]:主症:1)胃痛隐隐,绵绵不休;2)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次症:1)泛吐清水;2)神疲纳呆,四肢倦怠;3)手足不温,大便溏薄;4)舌淡苔白;5)脉虚弱。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排除年龄在16岁以下、65岁以上,并且兼有其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恶性肿瘤、胃溃疡等,依从性欠佳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奥美拉唑肠溶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977)20 mg,每日2次;盐酸伊托必利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270)50 mg,每日3次,两药餐前30 min服用。
1.4.2 观察组给予自拟香豆汤治疗,方药组成:鸡骨香15 g,豆豉羌2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温服。1周为一个疗程,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其他治疗胃病药物的影响,嘱患者注意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及应忌酒烟等,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1.5 观察指标治疗后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临床总疗效、胃镜改善及中医症状变化等指标。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或者改善到 2个等级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以上;有效:以治疗后临床诸症有所改善,复查胃黏膜恢复改善到1个等级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以上但小于95%;无效:以治疗后临床诸症无改善甚至加重,胃镜显示胃黏膜有好转,但未达到上述标准。中医症状积分[5]: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胃脘痛、胃脘胀满、手足不温等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2组脾胃虚寒型CNAG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胃镜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2组脾胃虚寒型CNAG患者胃镜改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中医症状积分见表3。
2.4 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很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治疗的安全系数较高。
表3 2组脾胃虚寒型CNAG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CNAG是指多种原因或多因素综合导致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该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占据了普通胃病的第一位,男性患病率一般高于女性。治疗上西药治疗非Hp感染相关性CNAG主要从降低损伤胃黏膜各个因素影响、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各种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容易出现反复,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容易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焦虑症等,也浪费了国家的大量医疗资源。而中医学在治疗CNAG上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圣济总录》曰:“虚劳之人,气弱胃虚,饮食伤动,冷气乘之,邪正相干……故令心腹俱痛也”等。
CNAG在中医临床中分为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等5型。刘颖新等[6]经过临床研究也发现脾胃虚寒型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证型。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复餐寒凉生冷……故胃脘疼痛。”还有李东垣在代表作《脾胃论》中曰:“若胃气本弱……则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也。”可见外邪、饮食所伤、劳累过度或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脾弱胃虚,胃失温养,脾阳受损,阳虚生寒,故而发生脾胃虚寒型胃痛,针对脾胃虚寒病机,当以温中健脾,祛寒止痛为法,脾健则中焦寒祛,痛自止。
运用辨证论治基本方法,采用中医中药治疗CNAG,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中草药而自拟香豆汤治疗CNAG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鸡骨香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以根入药,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其味一般为苦、辛,温,归心、肾、肝、胃、肺经,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消肿等功效[7]。文献报道其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胃痛或者风湿骨痛等[8]。临床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也积累了广泛的经验,蓝惠玲等[9]应用含有鸡骨香的胃炎Ⅰ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胀痞满、纳呆食少、胃脘疼痛、嘈杂泛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还可以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增加餐后胃电图幅值等。豆豉姜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多分布在西南、华南及安徽等地,其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温中、理气止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感冒、胃冷痛、腹痛吐泻等[10]。豆豉姜特别在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都应用非常广泛,其是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藏的珍珠胃安丸中成方制剂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
因此,两药性味颇像良附丸,两药均味辛、性温,具有温中行气止痛、散寒除湿之效。本次研究自拟的香豆汤治疗CNAG刚好切中病机,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特别是改善中医临床各个症状方面有不错的优势,而且我国民间中草药的药用资源非常丰富,它是一个巨大的药用宝藏,但缺乏大量开发应用,需要临床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研究,从而推动我国中草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