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娣 严宝章 刘军明
慢性心力衰竭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虽然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成绩,但长时间接受西医治疗,患者可能会产生毒副反应,并出现药物拮抗及依赖等问题,无法进一步改善预后及提升疗效,如何利用中医学,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则在于补虚化瘀,本院近年来以加减补虚化瘀方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为分析其效果,此次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旨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转归,现回顾性报道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9例与女性21例;年龄50~77岁,平均(65.25±3.77)岁;病程1~10年,平均(5.27±1.79)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32例,Ⅳ级3例。试验组男性40例与女性20例;年龄51~76岁,平均(66.02±3.83)岁;病程1~11年,平均(5.30±1.8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3例,Ⅳ级3例。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心脏病学》[3]中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4]中心衰病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者;③年龄在50~85岁;④心功能在Ⅱ~Ⅳ级;⑤心衰病程在3个月以上;⑥知情同意者。2)排除标准:①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3个月以内);②未控制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等);③合并有癌症、化疗、放疗、器官移植、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明显感染者;④对本药过敏者;⑤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⑥有出血情况或失血性贫血者;⑦1个月内参加过其它临床试验者;⑧入院前3个月内有任何大手术者;⑨有其他导致活动受限的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⑩临床医师认为不宜受试的其他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地高辛片(剂量:0.125 mg,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8)、缬沙坦片(剂量:80 mg,常州四药制药,国药准字H20010823)、螺内酯(剂量:20 mg,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47.5 mg,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J20150044)及呋塞米片(剂量:20 mg,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4),1次/d,连续2周。在对照组基础上,试验组联合予加减补虚化瘀方治疗:1)基础方:黄芪30 g,丹参、益母草各20 g,人参、茯苓、泽泻各15 g,桂枝、红花、赤芍、郁金、白术、炙甘草各10 g。2)随症加减:气虚血瘀证者,以基础方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证者,加用麦冬及五味子各10 g;阳气亏虚血瘀证者,加用炮附片、淫羊藿、干姜各10 g;兼证者,加用猪苓15 g,葶苈子、瓜蒌皮各10 g。3)水煎煮及服用:水煎煮后取汁分服,2次/d,1剂/d,温服,连续2周。
1.4 观察指标1)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百胜,Bu6型)对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A、LVEF、LVEDD及LVESD评价。2)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2组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①生活质量: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5]进行测定,包括21个分项,均计0~5分不等,分数及生活质量间呈反比。②Lee氏评分:以Lee氏心衰计分系统[6]对患者心衰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胸片异常”项、“呼吸困难”项、“颈静脉”项、“肺部啰音”项、“肝大”项及“浮肿”项,均计1~4分不等,心衰程度及评分呈反比。3)RDW及NT-proBNP水平。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RDW及NT-proBNP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后,常规分离血清,以红细胞分析仪对RDW进行测定,以ReLIA II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对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
2.1 心功能指标治疗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A、LVEF、LVEDD及LVES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试验组E/A及LVEF比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 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治疗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均改善,且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RDW及NT-proBNP水平治疗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及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DW及NT-proBNP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3 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RDW及NT-proBNP水平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中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纳入“心悸”“痰饮”“胸痹”等范畴,多由外邪入侵、饮食偏嗜、情志所伤、先天不足、年老体衰等引起[7]。《素问》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而气喘。”慢性心力衰竭病位集中于心,累及肺、肝、脾及肾,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心气虚为该疾病发病基础,而基本病机则是气虚血瘀,疾病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志为心阳虚,多兼有阴虚证,其病理产物为痰饮水停,治疗重点在于补虚化瘀,其中补虚要重视滋阴、益气及温阳,而化瘀则要重视利水与活血[8]。
陈伟等[9]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严重受损,E/A、LVEF、LVEDD及LVESD均出现异常。NT-proBNP与人体心功能呈负相关,对于内皮素产生拮抗作用,不仅能舒张血管,还可促进钠及尿液加速排出,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防止血管进一步收缩[10]。RDW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受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同时其Lee氏评分也与心衰程度呈正比[11]。本次以加减补虚化瘀方结合西医的常规服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发现试验组E/A及LVEF比对照组高,LVEDD、LVESD、RDW、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及Lee氏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联合加减补虚化瘀方治疗效果更好。
基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病机及其特征,本院自拟加减补虚化瘀方,基础方中,黄芪补气行水;丹参能够凉血消肿及活血化瘀;益母草可活血祛瘀;人参为补气药,不仅宁心益智,而且补脾益肺;茯苓健脾和胃及渗湿利水;桂枝温通经脉;红花辛散温通;赤芍行瘀凉血;郁金凉血破瘀及行气解郁;白术燥湿利水及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虚化瘀之效,再根据证候辨证加减,标本兼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扩张血管,利尿作用突出,能使肾脏血液流量增加,缓解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细胞组织中的腺苷-3',5'-环化一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大量水解,通过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在加大心脏指数以及心脏排血量的基础上,改善心脏负荷,使心肌中的耗氧量及其耐缺氧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心功能改善[12];丹参抗凝作用及抗血小板作用突出,对于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促进患者血小板中的cAMP含量有效增加,提升冠脉流量,使心肌传导性以及兴奋性进一步降低,保护受损的心肌组织[13]。丹参与黄芪联合配伍,对于患者心室重构起着改善作用,并促进其LVEF、LVEDD、LVESD及E/A改善。益母草不仅可使冠脉阻力降低,而且还能使冠脉血液流通量增加,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心排出量以及心率[14];人参强心作用突出,可减缓人体心率,促使心肌收缩力有效增强,并加大冠脉流量及心排出量,蔡镇[15]研究发现,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予人参煎剂治疗,可提升其心肌的收缩力,在进一步扩张血管的基础上,使患者心功能改善,并且控制NT-proBNP水平。茯苓可促进心肌收缩[16];泽泻可降低心输出量及心率,并使冠脉流量进一步增加[17];桂枝可扩张血管[18];红花中含有丰富的红花黄素,对于人体心肌缺血再灌注起着改善作用,并保护心肌[19];白术可防止血小板大量聚集[20],多种药材联合发挥作用,实现对心肌的有效保护,促使其功能恢复。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减补虚化瘀方治疗,通过发挥西医疗效,及时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再配合中医治疗,两种方案发挥协同作用,标本兼治,巩固疗效,不仅可使患者心功能指标有效改善,包括LVEF、LVEDD、LVESD及E/A,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心衰程度,降低其Lee氏评分及RDW,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评分,通过舒张血管,在加快患者尿液排出、钠排出的同时,降低NT-proBNP水平,促进慢性心衰转归。
综上所述,加减补虚化瘀方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Lee氏评分、RDW及NT-proBNP水平,但中医疗法无统一量化标准,不仅在疗效评价方面难度大,而且无多中心及大规模研究,加之纳入患者数有限,也未长期随访观察患者各指标的远期改善情况,尚需于后续工作中增加患者数及延长随访时间,并酌情展开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总结加减补虚化瘀方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