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

2019-09-12 13:27尉惠玲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本学本课堂批判性

尉惠玲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自主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问题解决思维(Problem Solving)和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Skills)。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校以“学本”为抓手,此处“学本”特指学习方案,而学习方案设计关键之一是问题引导,问题设计的层次、如何设计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1. 提出高层次的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e Bloom 创建的认知“思维能力金字塔(Blooms Taxonomy)”将思维能力由下至上分成三个层次,最低一层是记忆(Remembering),上一层是理解(Understanding),再一层是应用(Applying),最高一层是分析(Analyzing)、评估(Evaluating)和创造(Creating)。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技巧性的提问,来引发高层次的思考(Higher Level Thinking)。当读完一篇记叙文,可能会问学生这些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什么时候发生?故事一开始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最浅显,“记忆性Remembering”的问题。思维能力也是一点点升级的,只有能回答出最基本的记忆性问题,才能回答更高层次的问题。如果教师问学生:“在故事一开始,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就触及了学生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他要运用故事的前后联系,来理解分析。接下来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又是高一个层级的问题,设想自己是主人公,是“应用(Applying)”的层次。再上一个层级,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一个部分最让你兴奋?”这需要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Analyzing)。“如果有天你可以去到故事发生的地方,你会不会去?”这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理性评估(Evaluating),然后给出答案。最后,可以问问学生“如果我们要为这个故事拍一个电影,请你制作一个海报”,这是创造(Creating)的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对故事的理解,来一个再创造。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问,教师们可把Blooms的提问关键词放在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第一页。在第一层级(Remembering)的问题中,常常用到如“列出”,“描述”,“找出”,“写出”等等这样的关键词。当到了第三层级(Applying),会用到如“描绘”,“改变”,“分类”等等这样的问题。而到了创造(Creating)层级, 教师会常常用到“想象”,“设计”,“计划”等这样的关键词。这样,教师在提问时,就可以按照海报上的关键词,自下而上,提出引发批判性思维的问题。

2. 深层次追问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好方法是要追問到底,教师们在课堂上可坚持“5 Why”原则,也就是说,一个问题问五次“为什么”。比如学习“交通”这个话题,可从目前交通存在的问题入手。第一次问到:为什么会产生交通拥堵?学生会进行思考、讨论得出一些答案,如:汽车工业的发展,私家车增多;道路设计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等。第二次就会问到:为什么要发展汽车业?会有哪些利与弊?为什么不多修路?第三次又会问到: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常问到第四次、第五次时,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也完成了本模块的学习任务。

在这个不断提问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在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等到他们再遇到新的问题时,也能打破砂锅问到底,想想这问题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如教师可以使用下面这些思维引导句式,来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并给出证据。我同意、不同意、认为、推测、我怀疑、我预测……,因为……。需要注意的是,表达观点并不是结束,更重要的是这些句式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引导学生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这些寻找证据的思考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释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3. 运用思维导图训练思维的深度与复杂性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Depth)和复杂性(Complexity)方面,“Mind Map ”和“Thinking Map”也是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好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思维过程和模式的梳理与反思,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思维导图:

3.1 细节和主题(Details and Big Ideas)

读完一个故事,教师可以和学生探讨故事中的情节,然后运用树状图,画出树干和树枝,分别代表主题和细节。这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主旨信息。

3.2 趋势变化(Trends)

教师希望学生在看问题时,能有长远的眼光,也能审视夺度的分析过去的变化,不只是着眼于现在。比如在分析故事时,教师要让学生分析故事从开始到最后的起伏和变化。

3.3 多重观点 (Multiple Perspective)

透过望远镜,教师要看到不同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加以比较、对比和分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汲取多方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石。可以利用“Worksheet”让学生将不同的观点、立场写下来,加以分析。在英语写作课上,学生也会各抒己见,将不同的观点、理由、感受和行为等元素,填写一些思辨性的“Worksheet”。常用的一些“Worksheet”,如角色分析、梳理时间线、因果关系分析或区分事实与观点。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设计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表达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对学生的思考模式进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本学本课堂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