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晔娟
摘 要:生物学科作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一部分,具有对文化与文明的黏性,即其与同属文化与文明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发生着交叉与联系。因此,跨学科下的生物教学则更具有整体关照下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而综合统筹各学科因素的生物非连续性文本便成为呈现学科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其的有效教学亦在现代开放化的素质教育环境下被提上了学科教育日程。就此跨学科下的初中生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话题做出了分列图文对照、解释推论、比较归纳三方面的阐述。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生物知识与视野,并依此学会生物分析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生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脱离了单维展现事物单方面性状的圈限而具有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方式与理念,通过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维呈现复杂、完整事物状态的优点。因此,对其的阅读则有利于更高效、快捷地汲取多样信息,并提升处理多样信息的能力。而对此类型文本的具体教学则应从图文对照、解释推论与比较归纳三方面着手。
一、图文对照——重点信息互补以达图文联系与完整理解
在非连续性文本内,多有文字文本和图像两种信息呈现方式,并在此两种呈现方式内包含有与生物相关的生物历史、数据、英文文字、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尽可能全面、简洁而又清晰地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阐述。因此,图文结合凭借其对事物不同方面信息的联合展现而能够在读者那里达到信息互补的效果,促进完整理解的形成。但在此信息兼顾的前提背景下,还应有选择地摘取其内重点信息,以更清晰文本叙述思路。
例:在《血液和血型》一节“血细胞特征比较”部分的教学结束之后,我给同学出了这样一道属非连续性文本的题目:成年男子的正常红细胞计数(RBC)为(4.0~5.5)×1012/L,白细胞计数(WBC)为(5~10.0)×109/L,血小板计数(PLT)为1.5×1011~3.5×1011/L,血红蛋白计数(Hb)为120~160g/L。然后在此文本下方给出了一个表格,内容为:患者ABCD在上述血常规范围中分别进行的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要求为让学生填出对应的患者病症。此问题呈现过程便涉及图文两种形式,并囊括数据比较、文字题意理解、英文缩写等多学科要素。同学们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便需要合理筛选其中的重点信息,即所给出的正常与检测实际两方数据。且在这里,需要通过图文对照进行两方数据的比对,以通过互补的形式最终得到完整的信息。如患者A的红细胞数量偏低于正常值,那么红细胞无法正常发挥输送氧气的功能,则会出现气急、头晕等症状。此便是图文互补下的信息完善解读。
二、解释推论——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信息诠释
生物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具有完整、连续故事情节的连续性文本,而往往呈现相对碎片化的信息。且其关涉诸多异学科因子。所以,学生对此的阅读过程如果不伴随主动地对信息的解释和推论,即知其然而亦探究其所以然的思维活动,其便很难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结束后得到一个对于文本相对清晰的理解思路,进而影响理解与作答效果。因此,解释推论也是实现有效的生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途径之一。
例:在《血液和血型》一节讲解“血液的分层现象”实验部分的过程中,向同学们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中除却血液出现的分层现象和结果的图示之外,还有“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檸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的文本文字。这时,同学们如若需要很清晰地理解此实验原理和流程,便需要理解其中提到的“新鲜血液”“柠檬酸钠”等信息,即思考“为什么是新鲜血液”“为什么要放柠檬酸钠”的问题。通过“血液分层”的关键词,便可推论得出“不经过任何处理的血液会自然凝固,因此需要用新鲜而未凝固的新鲜血液为原料,加入抗凝剂,即柠檬酸钠来防止血液凝固,促成血液分层”的结论。如此,同学们便可非常顺利、清晰地理解实验原理。
三、比较归纳——整合信息以自主建构意义、形成观点
一篇生物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包含有多个学科维度的因素,如数学数据的对比、英文概念解释、生物史的介绍、生物物种地理存在等,且其并不具有连续性文本连续的情节、逻辑性等。所以,由此纷繁的内容与复杂的逻辑决定的对生物非连续性文本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点之一便是比较归纳与信息整合下的自主意义建构与自我观点形成,以将信心量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并利于学生的生物思想建构。
例:在《血液和血型》一节“血型的发现和类型”部分的讲解中,我先引入了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确立ABO血型系统的研究实验,然后通过红细胞凝集状态的图像展示了血型的鉴定方法,即两种不同血型混合之后的红细胞现象。此文本关涉生物历史,并具有较多的文本、图像等种类的信息,而没有给出最后结论性的内容。对此,我便让同学们重新回顾上述内容,进行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之后发生现象的比较、整合与归纳,得出最后完整的结论。即:A、B、AB、O型血分别可接受与可输给的血型,从而形成同学们自己关于血型的认知与观点。
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完整呈现由于其学科性质而离不开异学科内容的辅助,亦离不开非连续性文本此囊括文字、图像、表格等诸多元素在内的承载形式,契合初中学生学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此,而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进行的对此类文本制作与撰写亦如此。
参考文献:
[1]潘红.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10):40-44.
[2]雍殷梅.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及其阅读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