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教研启示

2019-09-12 06:08姜冬玲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观察教研

姜冬玲

摘    要: 在以“深描幼儿的学习经历”为内容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作者深刻感受到幼儿活动不只是一个结果,幼儿学习过程中蕴含着更多更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幼儿为本,遵循最低指导强度原则介入幼儿活动,注重利用日常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采取五点备课法备课,预操作幼儿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关键词: 观察    幼儿学习经历    教研    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强调尊重幼儿主体,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有效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有价值的行为以有效的观察为前提。在专家引领下,运用“深描”的手段提高教师观察能力,即开展“深描幼儿学习经历”的教研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分析,产生表现性的评价,并且在评价的基础上产生课程决策,这一整体过程称之为“深描”。教研活动在观察现场和互动现场交替开展,观察现场客观的、精细的观察、记录是基础;互动现场中观察者的反思、整理、相互印证和共同讨论,同时结合必要的访谈,是了解幼儿学习经历客观情况的重要途径;连续、全方位观察,以求观察者对于幼儿学习历程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发生在观察现场和教研现场交替活动中,是变革及重构学习观和教育观的教师生命绵延。不仅帮助教师认识幼儿学习过程,明确幼儿发展的学习需求,聚焦教育引领作用,而且对“如何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获得一些新启示。

一、幼儿本位,定位教师作用,是介入指导幼儿活动的原则。

适时介入、适度指导幼儿学习活动,是教师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要素之一,前提是了解幼儿学习的需求,如同陈鹤琴先生所言:“若不知儿童的心理施行教育,这种教育必定没有良好结果。”“深描幼儿的学习经历”就是教师悬置主观,观察幼儿学习操作活动过程、了解幼儿心理的教研活动,由观察幼儿活动现场和教师研讨互动现场交替转换。每一次教师教研互动现场,大家分析和反思执教过程时,一定聚焦“执教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情况”深思:要不要介入幼儿的操作活动?介入后怎样幼儿活动指导?随着对幼儿学习过程价值的深入认识,教研如春风化雨悄然更新着教育观,基于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尊重,指向幼儿内在成长,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原则更加清晰明了。

首先,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社会环境的组织者,要注重协调整体与局部,兼顾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良好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从尊重幼儿和支持幼儿出发,执教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明确活动的主要任务,注意整体与局部协调。执教教师李丽丽在一次教研互动时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当几个孩子同时寻求帮助,老师只能先帮助一个孩子时,对于其他寻求帮助的孩子有时只是扭头看了看,而没有其他回应,让孩子处于无助、尴尬的状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对孩子有言语上的积极回应,而不能不给予孩子任何回应。作为教学现场观察的教师能与活动中的幼儿共情,感受到不被教师理会的失落心情,也能理解李丽丽老师在现场复杂情境中顾此失彼的行为,反观自身存在类似问题,兼顾全体和个别幼儿的理念根植于心。

第二,看准介入时机,把握指导强度。陈鹤琴先生说:“未施教以前,我们应当知道儿童的心理,他是怎么学的,用什么方法学起来最经济、最有效力。”教师对指导幼儿要有三个认识:我想干什么?我做了什么?我做了之后的效果怎样?这些认识都来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针对不同的孩子需要把握现场指导的强度,遵循最低强度指导原则。“提示幼儿”“告诉幼儿方法”“示范做给幼儿看”“指导幼儿逐步做”“捏着幼儿的手逐步按某种方式做成”等指导强度依次增加。教师适时适度介入指导,帮助幼儿成功,幼儿就会愿意继续尝试,教师也能体验感受到孩子经验的内在成长。

执教教师陈静在一次活动后针对指导强度的调整反思:不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需要老师在当时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指导,比如:张元奇小朋友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活动,指导时鼓励他、提示他按照任务卡来做,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大家建议我示范给他看,加大指导的强度;接下来第二次活动中,看到孩子没有拿任务卡就直接明显介入,让孩子挑选一张喜欢的任务卡,然后示范给他看如何按任务卡操作。最后能看到这种指导是比较有效的,由于分享环节对按任务卡完成任务,评价比较热烈,孩子第二次之后的操作都是按照任务卡独立完成的,让人很欣喜。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指导的重要性,且教育引领要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日常活动中的习惯培养,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的保证。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多个角度多次强调良好习惯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任何一名幼儿今天发展的状况都可以看到过去的活动习惯。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是幼儿园教育重要任务。幼儿学习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幼儿园教育要牢固树立大課程观,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开展“深描幼儿的学习经历”的教研互动中,执教教师描述在支持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时,更加体会到日常活动中重视培养孩子的倾听意识和良好的操作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执教教师反思:正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教轻学,重认知轻情感等问题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本该在幼儿习惯养成期重视日常幼儿习惯培养时,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多余的、无用的副动作视而不见,反映了教师对幼儿投入学习程度不高,没有全面了解和认真对待幼儿习惯问题,影响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通过专家指导,教师更明白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的重要意义,一日活动中注重细节的日常保教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也明白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习惯使用的培养技巧不同。如针对小班幼儿,可以在各个适当的环节给幼儿适宜强度的指导影响其习惯养成。如:计划环节直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怎样整齐地收放材料。提供小夹子让孩子完成后把任务卡夹起来,给孩子完成感。活动中表现出的习惯不仅让教师深深感受到良好习惯与学业成绩正相关的关系,还引起教师反观自身对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强利用日常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五点备课法是高质量教育活动的保证。

备好课,就是预设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确保“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充分预设活动中的种种可能,恰当取舍、控制、准备是备课的重点。在“深描幼儿学习经历”的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在不断完善活动计划,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在专家的引导下,大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幼儿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总结了备课时需要考虑的五个点:一是明确重点,“重点”就是活动主要目标,即孩子通过学习需要实现的发展状态,是在目标意义上重要的、强调的、贯穿整个活动全过程的,孩子活动注意力的精力分配的重点。有效的教育活动重点一定要明确,不要重点上位笼统。二是厘清难点,不是目标意义上的难点,而是手段意义上的难点,孩子在学习操作手段上会碰到什么关键困难。三是把握控制点、控制点和难点相关,教师需要事先控制的,确保孩子不要在其他地方出现探索行为,将精力和时间集中于目标任务中。如“制作小汽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瓶盖轮子孔的大小,就是一个控制点,即扎到转一转能够较为流畅转动的程度为宜;如果孔太大瓶蓋轮子容易脱落,孔太小幼儿会花费很长时间扩孔,孔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幼儿探索制作小汽车的重点任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类似瓶盖孔大小不一样的难点太多会分散孩子注意力,教师需要控制一部分点。四是实现预备点:为了让孩子活动都在预设范围内,教师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知识技能上的讲解、训练。如针对“小汽车制作”活动,关于汽车的知识、功能、部件。使用工具的技能,如剪刀剪双面胶,透明胶的使用。五是做好辅助点,便利孩子的活动。如为幼儿制作小汽车的操作提供胶台、穿罩衣,即在不是很重要的方面、即非主线问题上直接上手帮助孩子。其实这五点都是在对孩子原有水平和能力了解的基础上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发展到合适的新水平,建构新的经验。这五点备课法的提出,不仅为执教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供了帮助,而且有利于他们反思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积淀实践性知识。

如姬凡华老师对执教中班幼儿“制作小汽车”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目标即重点是让孩子完成能滚动起来的小汽车,在活动中出现的无关干扰因素阻碍孩子目标的实现,反映控制点考虑不足,预备点没有落实。首先活动的预备点:孩子对车的构造知识不够丰富;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活动进程。其次可控情况:孩子操作之前对瓶盖孔大小的检查;轴的粗细是否利于安装车轮。最后辅助点做得不够:可以帮助孩子整理材料,以便于孩子操作并实现活动目标。

四、教师预操作能够支持幼儿学习过程焕然一新。

通过深描幼儿学习经历的教研,深刻地认识到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常常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兴趣、某方面发展水平和需求,调整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亲历操作材料的过程,充分了解操作材料的特点、价值和幼儿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冲突,预知执教者应该把握幼儿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预备点、控制点和指导点等,提高观察幼儿和指导幼儿活动的实效性。

1.了解材料—活教材的特征和价值,能够发挥环境的动力性质。

吃透教材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环境的要素,是环境教学主体性的特征,是幼儿学习的教材,是撬动幼儿发展的“杠杆”。教师预操作就是备教材,是结合幼儿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以极其不同的方式‘塑造‘剪裁与‘整合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以解决他担负是教育任务”,选择直指教学目标的教材内容。比如,教师通过预操作桩板组合材料,认为孩子通过操作能够习得模式、规律、方位等多方面学习认知,获得坚持与反思等学习品质养成机会,锻炼灵活性和预见性等思维品质,发展智慧技能和手部精细动作。再如,教师通过预操作认为,幼儿在小汽车制作活动中能够获得空间方位、对称、立体几何图形、平衡、滚动、汽车结构组成等方面的认知、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了解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预设恰当的学习目标。

2.教师通过预操作推断活动难点控制和指导要点,有利于观察幼儿操作,支持幼儿探索提升。

要支持幼儿基于原有水平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主要学习目标,需要控制幼儿操作材料。如控制桩板组合材料中提供的提示卡数量、难易程度;对小汽车制作活动,应提供给幼儿以打好孔的瓶盖和没有打孔的瓶盖,并派出辅导教师专门服务幼儿打孔操作,还要提前让孩子练习使用各种胶黏结物体,挑出外表过于光滑致使幼儿难以用胶连接的盒子。在指导幼儿活动上,认为桩板组合操作中,正确表征提示卡信息是按照提示卡完成作品的第一个关键,桩孔的朝向、预留用线的长度影响着穿线的效率,如何运用拉线、送线、挑线、捋线等穿线技能是完成穿线任务常常遇到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方式方法指导幼儿;在小汽车制作活动中,汽车的结构组成,轮子的位置、高低和如何滚动等是教师指导的要点。

3.预操作有助于把握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指向幼儿的精神需要,是教育活动“课堂社会”的灵魂。预操作体验能够预料到幼儿活动中可能表现的学习品质,能够预期关注和培养幼儿操作学习活动中的某些学习品质。如幼儿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制作小汽车、插桩穿线活动的兴趣,屏蔽劳累、材料间的有效连接组装等困难的坚持力,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问题的预见性和反思性等。教师预操作后的教育活动,能更加敏感地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支持孩子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助力幼儿后继学习和发展。

“深描幼儿的学习经历”的教研活动,以幼儿学习经验为教研内容,关注幼儿、教师和环境三个主体交织作用,基于观察现场,在讨论互动现场中执教教师与观察教师之间相互追问、反问等,对观察的客观性、描述的准确性、推断的逻辑性进行认真的推敲、回忆和反思,教师间、师幼间油然而生的共情能够加深“幼儿本位”认识,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价值,看到幼儿最近发展区,是教师确定和实施有效教育活动内容的关键;通过“五点备课法”把握介入支持幼儿学习过程的原则,通过预操作预设合理学习目标和活动环节,注重幼儿日常活动中良好行为的一致性培养,教育活动便会呈现出别样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箴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

[2]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3]黄秀兰.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精要[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79,96.

[4]万中,刘敏.幼儿教育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5]李文阁,王金宝.重读柏格森——生命冲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56-158.

[6]刘云艳,程少仁.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5(10):50-56.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深描幼儿学习经历开展体验式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题目是“‘深描幼儿学习经历的教研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课题编号:〔2017〕-JKGHYB-0879。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观察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