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香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以适应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提高与升华。提升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尤其是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亲情缺失,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再加上长期无人管教,形成多疑、叛逆、自闭、抑郁等性格,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因此,初中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同时期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一、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1.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习惯,更注重学生多方位的发展与需求,把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与主体感受。以分数来评定学生好坏的时代尽管已成过去式,但在部分学校,仍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这完全有悖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自己的定位,要把自己看成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2.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会学生如何做题,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彻底理解知识结构与定义,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己、完善自己,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二、注重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理念提升的融合
1.学科与核心素养相辅相成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積累与沉淀,在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中体现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思想意识,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个人思维意识的初级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评判标准,既想拥有成人的自主权利,却又带有孩童时期的幼嫩稚气,内心充满矛盾,性格乖张叛逆。特别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更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与谆谆教导,确保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2.学科与核心素养相互促进
在具体的学科内容学习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科与核心素养的有机整合,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结合学科具体特点,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供符合学生逻辑的知识内容,保证在不断的学习中,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三、创设与学科知识相融合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养成不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以生活实例、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为开头,引导学生不断进入情境之中,通过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引学生不断寻找问题答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也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保证。
2.教学模式多样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引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可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来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便可把巍峨的长城、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等一览无余。在课堂上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沉淀,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不断开发与提升。初中教师要不断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将核心素养理念充分运用到学科知识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不断发展”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尽管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时间较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诸多经验有待总结与提升,但相信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会逐步完善,专业的教师队伍素质也在逐步加强,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2]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6(4):48-5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