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显,生态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生态教学是以生命和人性为核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生态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方法,希望可以推动生态型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探索
一、 生态型教学模式概述
生态型教学模式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构成了由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环境组成的课堂生态系统。我们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将语文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建设中国生态课堂,通过重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无关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受制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是生态课堂研究的重点。
二、 构建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不仅在于教授多少知识,而且在于学生能否从现有知识中获得超越知识的东西。教师的智慧在于良好的引导,“诱导”学生运用大脑,主动探究,自我验证,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研究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而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僵化的现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首先,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引入有趣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可以从网上下载了苏州园林的图片,然后对文本进行匹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文本的意境。而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当学生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知识学习和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一个具体的情境,沉浸其中,增强感知。
(二) 重视教学合作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无聊,学生也常出现无精打采的情况。而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学生从合作和交流中受益,例如,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尊重他人,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其次,因为学生和学生是非常不同的,他們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让所有的智慧碰撞,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因此,加强课堂互动与沟通,可以使课堂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 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在生态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坐在教室里,只听不动的方式限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小学语文应该与生活充分融合,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等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例如,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描述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在《詹天佑》的研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詹天佑,让一些人表演帝国主义的“嘲笑”,让一些人扮演与詹天佑一起工作的人。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设置“嘲笑者”笑话的情节和詹天佑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塑造的,让学生在扮演活动中理解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安排课外活动,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周围的桥,或者他们可以用可利用的物体来建造一座桥,了解桥的稳定性和结构。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桥梁的了解。例如,让学生阅读关于珠港澳大桥的信息,了解建造这座桥的难度,然后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
第三,老师可以让学生画黑板报,鼓励每个学生多写,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当然,其他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用来丰富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活动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达到综合教学的目的。
(四) 发现问题并利用问题
生态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人生哲理,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然而,在看似简单的课程内容中,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问题,不会提问。因此,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做示范。
第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提问意识。小学语文课不同于数学,同样的课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学生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个句子或一篇文章,可能会质疑一些学生的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肯定学生的提问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点。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延伸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表面现象来帮助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地震中的父子》时,老师提出废墟下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做的,以及学生在面对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地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讲解地震知识,告诉学生如何应对地震,如何自救,在地震中寻求帮助。通过这个延伸的问题,学生可以知道更多,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 结束语
创建“生态课堂”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它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原则,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强调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运作。形成“生态课堂”,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朱秀云,丛顺志.谈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6).
[2]李小丰.以案例教学构建通用技术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8(31).
作者简介:王玉霞,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市迎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