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社会的共识。原因之一,是体育课堂放弃了过去每天必有的“课课练”内容安排,体育课只有好玩,没有锻炼效果。基于此,要加强体育课堂中的“课课练”安排,让孩子们的体育课堂得到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强度,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体育课堂以及“课课练”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课课练;体育课堂;整体设计
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凸显了,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了,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了。但部分体育课堂过于追求好玩、有趣,看似学生有充足的自主练习和自由活动,很轻松,很开心。但是,近几年来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社会的共识。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体育课堂放弃了过去每天必有的“课课练”内容安排,不见了老师安排和督促下完成一定量的专业练习形式,体育课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在强度上达到要求,还要学生能真正爱上体育课和“课课练”这种教学形式,所以有些不合适的规则还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的。
“课课练”即“身体素质课课练”,联系的方式有很多种类,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身体素质的“课课练”,也可以借助简单器材进行练习,以全面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么,现在的“课课练”是怎么样的现状呢?
首先,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没有专门的单元梳理,只是在课堂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上加以强调,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课堂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练习常常是处于自由状态的乱练。其次,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大多选用成人化的、竞技化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重复的练习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练习缺乏积极性;练习内容不够全面,导致学生身体技能发展不够全面,甚至有些不适合儿童的练习,对儿童身体机能造成损伤。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强直收缩的练习跳跃,往往会对儿童的腿部肌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这段时间,要试着在体育中融入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在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若不能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目标合理分解并科学安排,那么,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成人化的、机械式的练习方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课课练”的目的。因此,要符合改革的同时,能让学生得到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强度,就必须有柔有刚,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体育课堂以及“课课练”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体育课堂的“课课练”应该如何来设计和实施呢?
一、整体设计是难点
1.“课课练”内容体系的组织原则
首先,有明确的要求,对于这节课要讲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要求,都要有明确的指示,从而针对性地对他们的体育进行培养;其次就是体育课以及“课课练”教学模式的趣味性,教师适当地挑选比较合学生口味、有趣的“课课练”教学任务,给学生愉悦感,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最后就是安全性为重,在体育锻炼中必须注重安全性,且要符合科学规律。
2.“课课练”内容配合主教材
课课练的内容要与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教材密切配合,健康和体育课程相互促进,“课课练”能有效帮助学生对有一些弱势体育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体育课堂更高效。
3.“课课练”内容体系实例
体育课为基本,“课课练”内容主要分为层次阶段练习和阶段性练习,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特征,“课课练”以速度、灵敏、柔韧素质为主要的培训锻炼科目。
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敏感期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年级为身体灵活性和柔韧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二年级为身体灵活性、柔韧和速度发展的发展敏感期;三年级为身体速度和反应发展的发展敏感期;四年级为身体速度、反应、节奏和有氧耐力的发展敏感期;五年级为身体速度、节奏、平衡素质和有氧耐力的发展敏感期;六年级为身体速度、平衡素质和有氧耐力的发展敏感期。基于此,我们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整体安排。
二、组织形式是重点
小学体育“课课练”能够在有效的时间达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对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策划。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1.个人练习
学生独自练习,每一个练习学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和锻炼强度,可以不受运动强度的制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合作练习
互助式练习,每一个练习小组可以选不同的内容和锻炼强度,根据体能基础、人数比例进行生生合作。
3.集体练习
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练习,教师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平时喜欢在哪一块运动,并由此作出针对性的训练和整体集合。
4.课程设计
小学的体育课是有由三部分构成:开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结束状态,“课课练”内容也不例外,同样是由此三部分展开。不仅如此“课课练”还会依据学生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训练状态进行合理的编排,还根据调查进行了时间的设置。“课课练”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在于其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当然“课课练”主要安排在初始阶段,可以在主要时间段里面抽取一小部分时间,至于中间的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可以抽取一大部分时间。
体操类的一些内容,在初始阶段可以单独设置3分钟的柔韧性训练。例如,立位体前屈训练、弓步压腿训练、侧压腿训练、背部侧压训练,因为体操类只要是要求学生能把身体活动开,以免在实际活动中受到伤害,也可以加一些别的训练方式,在操场上进行来回跑、压腿训练等,这样让学生得到身体素质的整体上提升。
至于投掷类的活动,体育老师可以在训练开始之间做一些关于身体柔韧性的小游戏。例如,时间在5分钟左右的“植物大战僵尸”,小学生扔出的小球要通过固定的阻碍设施碰倒距离分别為4、5、6米的“僵尸”,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就是能在课上做游戏,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二来能达到锻炼他们身体的目的。
体育老师通过总结、反思和挖掘该项运动素质的发展策略,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出一个统计,从而清晰明了地对学生的兴趣体育“课课练”做出有效的安排。在明晰了主要的发展手段以后,在教学中进行改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要求”的变化,来实现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双目标。
三、轻松有趣是亮点
“课课练”一样可以轻松愉悦。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制定相对丰富的项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强练习。田径比赛似乎成了之前“课课练”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样会让学生丧失兴趣。例如,各个学校都有仰卧起坐、压腿等,一般这样的比赛由于关乎自己的考试成绩,所以学生又不得不照着规定去完成。其实在新课标的规范下,体育老师可以将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与体育课堂较为枯燥的练习放在一起,如可以将购买的拉拉圈放置在地上,配合踩圈一起进行高抬腿训练,让简单、乏味的体育锻炼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爱上体育锻炼。再加上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用两手两脚爬,因此,可以增加为螃蟹爬、乌龟爬、蚂蚁爬、蜈蚣爬,也可以是双人合作爬,多人合作爬等等。
总之,笔者认为,增加“课课练”教学内容安排利大于弊。在新课改下,体育课有必要加强技能教学,通过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育素养和学生的身体强度,让学生能够自主投入自己的兴趣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做到了这些,才是体育精神真正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范雪峰.“课课练”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探究[J].才智,2012.
[2]徐云鹏.浅谈体育课“课课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0).
[3]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1-83.
[4]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7(3):99-101.
[5]李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课程设计[J].体育频道:教研,2017(4).
作者简介:董飞江,男,1991年10月出生,汉族,浙江省诸暨市,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小学体育教学和小籃球推广。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