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娟
摘 要: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力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往往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架桥设梯”,进行深度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从以下三个角度:在最近发展区落“脚”,在认知冲突处搭“手”,在思维延伸处立“架”,阐述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脚手架;最近发展区;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支架式”教学,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搭建学习支架,“脚手架”的搭建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要有适度的思考空间,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展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应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脚手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最近发展区落“脚”
搭建“脚手架”应落“脚”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情,知道学生的起点在哪、兴趣点在哪、难点在哪、最近发展区在哪。只有对学情做出准确的分析后,才可以“靠船下篙”,依据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时,笔者用“问题串”搭建起“脚手架”,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脚手架搭成以后,笔者又把静止的平面教案变成立体的课堂活动,在电脑上演示:每个边长1厘米的小方格围成的正方形,沿对角线截去一半后,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动手分别用不同的三角形做“拼图游戏”。笔者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抓手,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找准搭建“脚手架”的“落脚点”,创设了一个“背景支架”,辅以多媒体动画,一下就把学生的眼球给吸引了。
二、在认知冲突处搭“手”
搭建“脚手架”应搭“手”在认知冲突处。在搭“手”的过程中,开始的引导与帮助可以多一些,后期慢慢减少,放手让学习者之间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互为“脚手架”。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时,创造一个“原生态”的、促使思维碰撞的“脚手架”,让学生抓住“脚手架”中的概念框架继续攀升,最终必将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烙上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例如,在教“分数的认识和意义”中“5张饼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产生了很大的认知冲突:部分学生认为每人分得了,部分学生认为每人分不了。面对学生的想法,笔者及时调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继续攀登的“脚手架”,把学生分为三个阵营。各组队员共同探讨,拿出证明观点正确的有效证据,并找到反驳他组答案的理由,自由辩论。在这个完全开放的“脚手架”的支撑下,学生的表现异常精彩。通过辩论让他们对分数本质有了一次很深刻的剖析,在“逐渐逼近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不仅解决了所给问题,而且获得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体验到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衍生出无限精彩!
三、在思維延伸处立“架”
教学不仅要把“脚手架”搭建在学习者的“过去”与“今天”之间,更应延伸至“明天”。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或者像爬楼梯的台阶一样,在某一点上可能会遇到困难,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和现有的认知水平往往无法跨越或上升。在这样的思维难点上,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及时为学生的思维延伸立“架”,而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在核心素养深处探究,无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本着从教材中探寻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进一步确立“问题、探究、应用、建构”的学习过程,笔者特编写如下练习: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问题抛出,学生的思维出现“卡壳”时,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得这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深度教学”。笔者及时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可以借助画图或动手操作等策略辅助思考。受到点拨后,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顺沿着笔者搭建的“脚手架”继续攀登,于是不断催生出第二种、第三种解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仅依靠浅层次的课堂教学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只有教师深度地教,在学生思维难点处及时立“架”,让学生顺沿学习支架深度地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丰富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真正形成有效的数学活动,才有可能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面逐步获得进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标、分析学生学情,精心修改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发展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认知障碍,掌握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教育不是把果子摘下来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这就需要教师在最近发展区落“脚”、在认知冲突处搭“手”、在思维延伸处立“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