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反思: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

2019-09-12 02:36郭旸
祖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主体性

摘要:高校理论社团的建立别开生面的建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途径,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立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信心与信念,在具体的行为事件方面也促进了青年人的自律与自正。这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性,是青年思想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但理论社团建设也存在资源分配不足,财力缺乏,相关部门引导弱化,以及与其他思想资源竞争的缺陷,这些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问题成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理论社团   主体性   引导干预   资源财力

一、“理论社团”的出现与现状

社会团体,又称“民间组织”,是“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社会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指依法登记的各种协会、学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1]当代大学校园里的理论社团即为其中的一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团内部的学习类社团活动主要围绕思想政治内容展开,为贯彻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近些年,理论社会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相继出现,出现了自我建设和拓展发展的新局面,对于高校思想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在今天仍然有塑造全面人格以及培育整全文化和伦理观念的使命。[2]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个人价值伦理方面的培训,这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由谁来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要求我们必须走高等教育的道路,从传统上看,在晚清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科举制度遭到废除,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士绅阶层脱胎而出,蔡元培提出高校是学术社会基础的同时,也要承担培育人格的任务。学术创新和学术自治精神奠定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学术社会”的基础。

理论社团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虽然理论社团的成立与各高校的组织和动员密不可分,但是理论社团活动的展开方面,大学生在理论社会团的活动上,从自身所在的高校内部,高校之间的不同部门和相同机构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南开大学长期坚持全国高校范围内的课外理论社团研讨会,围绕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思想不断学习、讨论并内化到每个人的自我修养之中。针对十九大召开的精神,相继展开了多次学习探讨,就十九大报告中的每一个关键讨论进行仔细学习,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其定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具体步骤,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方面的讨论。理论社团讨论的结果认为,十九大报告是青年大学生认识国家和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部经典,对于建设政治、社会以及经济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社团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场所。在高校党团的引导下,理论社团活动始终围绕着青年价值观的培养进行,青年同志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理论社团的具体活动,也锻炼了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心智品质和行动能力。对青年大学生而言,有效的信念不是实现的信念,即使天线在注定会失败的行动中,纯粹的信念,除了这种行动之外,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而纯粹的社会行动,意味着行动能够承担的价值。青年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了理智与诚实,这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可踏实下来,练就真实的本领,培养与同伴之间合作能力以及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努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将所学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再一步循环形成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建。

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理论社团成立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民族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国家目前也十分重视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例如,不少高校就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青年培养计划,在网络平台上设立“理论学习交流”版块,并开展研究与讨论活动,并配套特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加入到理论学习之中,如论文写作,研讨文章的评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方面得到了提高,在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方面发挥了自身的独立见解。大学生理论社团还有相关的进支部、进社区、进农村的活动。这在大学生武装自己头脑,指导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理论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建设以及培养大学生方面起到诸多積极作用。但由于建设时间段,个别高校、个别地域的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系列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有的学校还没有理论社团建设,或者有的学校虽然有理论社团,但具体社团活动不多,没有将社团的真实功能调动起来,发挥社团本该具有的作用。有一些学校,虽然有理论社团,但在整个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社团活动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之间的脱嵌。由此造成学生不能及时捕捉并相对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方面的新方针、新举措。因此,从整体上看,高校理论社团的现状不允许我们过分乐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多元化的思想资源并存,容易导致学生迷失价值观。在理论社团建设方面,学生在思想资源上,有多种可选择的资源,尤其是在电子媒介日益丰富的当下,学生能够接受的思想是各种各样的,如果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和反思能力,青年容易迷失自我,习得浮躁的不良作风,我们知道,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担纲者和希望,如果青年在这方面偏离主流正确的价值观,将会威胁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而理论社团是青年思想形成与学习的核心阵地,目前高校中理论社团的缺失,或者说在建设方面的流于表面化,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具体解决上,我们需要充分开展调查,并定期地对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合理化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

第二,大学生理论社团一般是在各高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指导下建立的,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大学生社团缺乏足够引导的传统态势。但一经建立之后,理论社团的建设缺乏持续性的关注,学生在长期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倦怠。从理论社团的活动形式上看,除了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研讨,自主学习外,教师教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较少,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由于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理论素养,所以在对具体思想政治内容的认识上,是理性逻辑的,学生如果一味地被动理解教师的教授,缺乏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加上师生之间的社会距离感,会影响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就这方面而言,今后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私下交流,设立一些平易氛围的探讨活动,让学生切实地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互动,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在高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上,思想政治资源的配置较少,也影响到学生理论社团不能够获得相对足够的资源。目前在项目制的引导下,不少高校建设把专业培养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设为评价机制的重要部分,在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获得的资源是相对较少的,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是选修课,教师上课敷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认真,针对这方面现状我们认为,可以适当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课时量,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的建设是取得这方面成果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资源分配方面,可以让资深教授给大学本科生授课,参加理论社团活动,让青年学生可以接受最优秀的师资资源的培训。另外,由于经费方面的限制,理论社团活动主要还是理论学习,没有经费开展花费较多的实践互动,尤其是参观学习方面的活动,而参观学习恰恰是鼓励并动员学生立志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心中标杆与榜样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未来的理论社团活动上,各高校还须相应加大资金的投入。

高校理论社团的建立别开生面的建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途径,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立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信心与信念,在具体的行为事件方面也促进了青年人的自律与自正。这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性,是青年思想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但理论社团建设也存在资源分配不足,财力缺乏,相关部门引导弱化,以及与其他思想资源竞争的缺陷,这些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问题成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

注释:

[1]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1页。

[2]马克斯·韦伯著、李猛编:《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三联书店,2018年,第215页。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81367SZ。作者简介:郭旸,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体性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