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家风培养有效融合的策略

2019-09-12 00:29李元刚
考试周刊 2019年56期
关键词:培养融合

摘 要:“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此诗以麒麟喻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我们不禁感叹诸侯公子的品德高尚,也深切体会到高尚的品德是家族振兴的源泉。高尚的品德就是家风的核心,是家庭乃至家族和谐兴旺的基石。自古以来,优良的家风都能孕育杰出的人才。扬州何园有《何氏家训十一则》,包括孝亲敬长、隆师亲友、待人接物、鞠育教养、读书写字、出处进退、节义勤俭、饮食服御、量度权衡、撑持门户、保守身家,这些优良的家风使得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有出息的儿孙。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优良家风对青少年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有重要作用。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德育与家风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将小学德育与家风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与家风;培养;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他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等。妇女在家中操持的不仅仅是一粥一饭,一丝一缕,而是家庭前行的方向盘。母爱温柔细腻,母爱润物无声,母爱会沉淀,会积累成习惯,成为她和孩子的秉性,成为他们的常识、基因、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徐母大义……这些都是母亲兴家的典范。童年的价值观,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纽扣,决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灵格局。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孩子不仅是父母的生物遗传,更是父母的精神遗传。只有父母言行一致,才能以身示小,以身育小,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正面的影子。家风才是家庭真正的装潢。

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人生的接力赛中,家长是孩子的起点。家长良好的品行奠定了孩子人生的基础,因此小学德育不能忽视对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培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有了困惑,产生焦虑情绪,总是抱怨孩子不爱阅读、写字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请来教育专家,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解决方法,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的困难,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家庭陪伴和亲子阅读被家长认同。读章节、读整本、读系列,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不同的读书手账记录读书心得体会,在家庭中形成浓郁的讀书氛围。开设百“家”讲坛,请家长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分享自己的育人经验,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找寻教育范例。寻找校园最美家庭,把寻找的过程变成发现最美、学习最美、践行最美的过程。组织亲子户外拓展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平等参与、相互合作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拉近彼此的关系,释放自己,展现最真的自己。在活动中既让孩子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也让家长体会到参与的幸福、玩伴对自己家庭的接纳和认同。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形成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

小学德育要推动家风家训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和家长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我国历来重视民俗民风,崇尚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印证,它滋养着民族的根,它承载着民族的魂。在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对非物质文化的遗失、国学国粹的碎片化认识以及用喝茶聚餐的形式庆祝传统节日,都大大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将剪纸带入课堂,通过折、画、剪、裱等感受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热爱,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围绕课本中某个国学精华展开,以家庭为单位,从不同侧面,用不同形式去了解,有了解才会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再吸收的过程。我们可以全家总动员,对传统节日追根溯源,从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入手,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家庭为单元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既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益,又有助于彰显华夏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直接作用于每一个人,它所衍生出的文化熏陶又能促成家风中传统美德的凝聚与传承。这既是学校德育向家庭的延伸,又是家庭文化的再培植。在价值观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努力建设优良的班风、校风、家风就是我们对社会和国家最好的回馈。

家风培养内容也要紧随学校德育目标不断更新,为传统家风注入新的活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历久弥新。在当代家风培养上,我们应积极借鉴古人的家庭教育智慧,放下手机,静下心来用自身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风本身就是一种延续,在此之前,会有一个慢慢积累的阶段,这个准备可能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每个人,经过家风长时间打磨,会在自己身上烙下家的印记——善良、淳朴、积极、友爱,这也是中国文化长期积累的成果。孩子是家的种子,他将携带自家优良的家风,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散播,成长,静待花开。学校德育与家风培养的共同目标就是营造理想的教育状态,让学校德育和家风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使孩子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所倡导的新风正气的大方向上阳光而健康地成长,做一个未来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倪璧芬.寻根问祖传承家风——浅谈以良好家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8(2):41-42.

作者简介:李元刚,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七里河区小山口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