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

2019-09-12 00:53杨文诚苏万汉卢梅川杨国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7期
关键词:裂肌腰段肌酸激酶

杨文诚 苏万汉 卢梅川 杨国源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2 龙岩市上杭县医院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需早期手术治疗[1-2]。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时,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明显效果,但因大量剥离极易造成椎旁肌萎缩,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选取更为合理的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3]。Wiltse入路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具有明显效果。本文选取6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探讨Wiltse入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按照就诊单双数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均经脊椎CT检查,均为单节段骨折[4];损伤时间均少于14d;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观察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5.38±2.06)岁;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5.23±1.98)岁;压缩性骨折18例,爆裂性骨折13例。两组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经正中入路治疗,全麻,经C臂机对骨折进行定位,经常规正中入路,了解多裂肌位于棘突处的起点,并予以切断,剥离开位于骨膜下的多裂肌,并延续到关节突、横突部位,确定人字嵴,由此合理进针,放置椎弓根螺钉、固定棒,将其复位,并实施固定,然后有效缝合。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经Wiltse入路治疗,全麻,患者俯卧,经C臂机对骨折端位置进行确认,并详细了解腰背筋膜表面,对其皮下组织进行有效分离,一直延续到正中旁3cm左右,对多裂肌、最长肌间隙进行有效定位,且对肌间隙实施钝性分离,将小关节突外侧予以电凝剥离,在横突基底部、上关节突外缘中点部位放置椎弓根螺钉、固定棒,在其复位后实施合理固定,然后予以缝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到骨折完全康复。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采用酶偶联法进行检测,健康男24~195U/L,健康女24~170U/L;观察影像学表现,包括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观察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24h、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时,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学计意义(P<0.05)。术后5d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5d时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s角均明显高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治疗时,通常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明显效果。但是实施正中入路时,因手术暴露过程需对椎旁肌进行大量剥离、牵拉,极易导致椎旁肌出现缺血坏死现象[6],有的还会造成神经无法支配,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使得脊柱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近些年来,Witse入路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其优势较为明显[7-8]。实施Witse入路进行治疗时,整个暴露操作均可于肌间隙内实施,使得椎旁肌肉起止点得以保留,使得多裂肌深面能够得到神经支配,可预防多裂肌出现失神经性退变症状;在手术操作时,可直接经肌间隙显现关节突、横突来完成手术,可有效缩短操作手术时间[9];在实施肌间分离时,整个过程均于无血管界面完成,由此可明显降低出血量;因Witse入路可使得多裂肌更为完整,因此,手术治疗后,患者能够早期开展合理锻炼,使得腰背肌功能早日恢复,可缓解术后疼痛,预防脊柱退变的发生;采用Witse入路,可以使得椎体有效复位,可矫正Cobb’s角;而且此手术为微创手术,具有微创的临床特点[10-11]。

经研究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且术后24h、48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手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更少,是因为这种入路方式,可经正中切口往两边进行分离,可一直到达肌间隙,通过肌间隙实施分离,可使得上关节突更容易定位,所以可减少暴露时间,可更为顺利地放置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固定,因此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减少。而且Wiltse入路操作时,并不需要对椎旁肌肉进行剥离,可预防多裂肌深面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避免椎旁肌肉受到损伤[12],可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有效反映肌肉损伤程度,两组术后均有肌肉损伤情况,但是对照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更为严重,而且术后5d,观察组患者肌肉损伤的恢复程度更为理想。

总之,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明显效果,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肌肉损伤,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提高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裂肌腰段肌酸激酶
多裂肌萎缩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