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锋,陈如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2015年我国颁布《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深化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跨界潮流势不可挡,从地产到金融几乎所有行业,都未逃过跨界或被跨界的洗礼,基于产业互联网背景的跨界融合,成为实务界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小米集团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小米集团跨界经营现已取得一定成就,于2018年7月正式以独角兽企业登录港交所,成为其发展中的新起点。因此本文选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用户价值、融合创新、“免费”模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跨界经营在小米集团中的具体表现,并从主营收入、经调整利润两个方面展示跨界经营带来的经济效果,最后用市盈率以及上市估值来分析市场对其跨界经营的反应。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过渡,互联网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李海舰等(2014)[1]认为它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交易零时间、零距离和零成本进行,对商业企业、工业企业、金融企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赵振(2015)[2]指出互联网彻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去中心化,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生活的物联网化。罗珉和李亮宇(2015)[3]也表示互联网带来了厂商组织环境的模糊与“混沌”,使厂商的经营处于一种边界模糊、难分内外的环境中,使企业间联系数字化、顾客互动直接化,企业将具备“连接万物”的能力,获得“连接红利”。
互联网的世界是通透的,它使得实体与实体打通,虚拟与虚拟打通,虚拟与实体打通(李海舰等,2014)[1],对国家经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赵振,2015)[2]。互联网已快速融入企业经营理念,推动企业跨界经营。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方式。李海舰等(2014)[1]认为按照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必须进行再造。金碚(2014)[4]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逻辑必然。冯雪飞、董大海等(2015)[5]表示传统企业家应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企业运作中,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形成独一无二的生态圈。黄宏磊(2018)[6]也指出传统制造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是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是科技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时代(李海舰等,2014)[1]。正如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13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也表示:传统行业已面临僵局,企业只有向互联网靠拢,迎合互联网时代,才可能赢得未来。因此,传统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拥抱互联网,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当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生产、生活方式(冯文娜,2019)[7]。不仅信息化、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逻辑(金碚,2014)[4],软硬件一体化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逻辑必然(佟家栋等,2017)[8]。
跨界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融合与渗透。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跨界”使互联网企业变“硬”;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跨界”使制造业企业变“软”(冯文娜,2019)[7]。罗珉和李亮宇(2015)[3]认为跨界经营满足了互联网模糊原有边界创造新价值的需求,使得很多曾经不相干甚至不兼容的元素获得连接,产生价值。与此类似,赵振(2015)[2]认为跨界经营模式实质是实体产业价值链环节解构并与互联网价值链“跨链”重组的共生现象,是两条原本独立的价值链条的若干个价值创造环节进行融合。冯文娜(2019)[7]指出跨界经营的本质是融合式创新,支撑这种创新的核心要素是资源整合,最终目标是创造新用户价值,并且提出企业跨界是企业在“开放价值系统”内的静态布局,同时也推进了“开放价值系统”的动态升级。
综合上述文献,互联网对当今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已成为必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跨界经营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然而,对于跨界经营在企业中具体如何表现以及跨界经营将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果,现有文献涉及较少。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创新型企业小米集团的案例研究,从用户价值、融合创新、“免费”模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跨界经营的具体表现及经济效果,以弥补其空白,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的跨界经营,表现为塑造用户价值而进行的价值网络构建(冯文娜,2019)[7]。互联网思维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是“产品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情感表达媒介”(李海舰等,2014)[1]。一方面,企业能为用户提供何种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功能,更取决于用户对于企业塑造的用户价值的感知与认同。另一方面,用户不仅享受价值网络提供的用户价值,还能够与网络中的企业一起创造价值(程立茹,2013)[9]。价值创造环节用户参与研发过程,在增加用户满足感的同时降低了公司价值创造的成本;价值传递环节通过用户能量迅速放大公司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及销售额(董洁林和陈娟,2015)[10],通过用户来拓展资源范围、实现自我激励和开放经营(李海舰等,2014)[1]。
跨界经营打通从“用户体验”到“生态系统”的通道而为用户创造价值(简兆权等,2016)[11], 为用户提供精品化的生活方式(陈春华和赵海然,2018)[12]。相应地,用户价值融入企业决策而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提升响应速度,组织与用户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价值共创。
跨界促成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赵振,2015)[2],完成两个完全异构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融合与再造,完成强异质性资源的整合重组。互联网思维要求企业运用创新精神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思想资源、资金资源和业务资源(李海舰等,2014)[1],平台实现了挑选资源和聚合资源的功能(罗珉和李亮宇,2015)[3]。资源的跨界融合是企业跨界的典型特征,资源间的巧妙整合与融合是创造新价值的逻辑必然(冯文娜,2019)[7]。跨界通过虚拟整合跨越传统的产业边界(罗珉和李亮宇,2015)[3],借助网络技术打通虚拟与实体,打造产业生态圈(李海舰等,2014)[1],将优质的制造业资源进行聚合并建立协同体系,它们利益互补,互为顾客,同时分工高度模块化、互补性资产流动和多样化显著提升(赵振,2015)[2]。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成本节约。
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商业模式是免费,通过免费赚钱。常规模式包括硬件产品免费,软件服务收费(李海舰等,2014)[1]。一方面,企业把产品视为聚合顾客的“入口”,积累顾客资产并与其他产业的产品连接,通过将顾客资源与其他厂商置换而获利(赵振,2015)[2]。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消费者视为能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伙伴,因而将合作成果对消费者免费开放。简单来讲,企业通过和用户建立情感链接、产生更多的需求来赚钱,或者通过和用户的交换产生数据,用数据来赚钱。免费模式体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共享(赵振,2015)[2]。
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主张“为发烧而生”的品牌精神。
小米集团自成立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其发展中的主要阶段与成就如表1所示。
表1 小米集团阶段成就
小米集团独创“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就业务构成来看,小米集团兼具制造业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双重属性。公司的行业属性是市场对其进行估值的重要考虑因素,表2为小米集团自成立之日五年的公司估值。
表2小米集团自成立至2014年的估值情况(亿美元)
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公司估值2.51040100450
从表2可以看出,小米集团的估值逐年呈增长趋势。小米集团上市之前估值甚至高达1 000亿美元,然而上市首日,小米集团的总市值却仅为479.24亿美元,不足最高估值的一半,且之后呈下降走势。截至2018年12月20日,小米集团总市值仅为377.26亿美元,缩水比例高达21.28%。
2019年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1月17日于公开市场购回6 140 000股B类股份,公司以股份回购表达对现时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然而市场对小米集团的态度并没有好转,截至2019年4月1日,小米集团的总市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349.37亿美元。
上市以来,小米集团的总市值与预期存在巨大偏差。市场往往认为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是“好”的商业模式,而互联网企业由于发展周期短、盈利性变化大等特点,未来增长更值得期待。由此可见,估值偏差的背后,是对小米集团行业属性的质疑。
同一平台、同一界面的跨界产品,降低了用户使用不同产品的成本。小米集团从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业务,到为支撑手机销售建立线上网络平台,又由平台开始涉足大数据和云服务,然后渗透到路由器和电视,再全速进入智能硬件,生态圈不断完善、业务不断升级,提供的用户价值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网络平台无缝连接了用户,通过MIUI、社区等运作,就智能手机的功能等交流心得,实现小米与用户的零距离情感互动。产品研发围绕用户需求,把用户做成粉丝,形成“米粉”现象。为用户带来了产品价值、交易价值以及心理体验价值,让“米粉”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小米集团将用户作为产品创新的原动力,让用户参与产品创意,不仅使用户在创意设计中获得满足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用户价值降低公司的研发成本。图1反映了小米集团2015~2018年研发费用及其在销售毛利中的占比情况。
图1 小米集团研发费用与销售毛利对比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小米集团的研发费用呈增长趋势,但在销售毛利中的占比总体处于下降水平,这意味着销售毛利的增长速度大于研发费用的增长速度。与研发费用上百亿美元的苹果公司相比,小米充分利用用户价值,降低了研发成本。
小米集团在价值传递环节,注重用户的反映和口碑,通过用户能量来拓展市场。小米线上线下都尽量利用粉丝的热情和反馈: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进行线上营销 ,通过“爆米花”用户见面会、“米粉节”“剧场式产品发布会”等让用户之间、用户和企业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另外,小米高管和员工把自己平等地融入用户社区,激发用户分享欲望,从而降低销售成本。
在图2中,小米集团的销售费用逐年上升,说明小米集团是一家主观上重视营销的企业;同时,销售费用在销售毛利中的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也意味着销售毛利的增长速度大于销售费用的增长速度。与销售费用高达150余亿美元的苹果公司相比,小米集团通过与用户互动、利用情感联系和口碑等降低了销售费用。
图2 小米集团销售费用与销售毛利对比
跨界经营通过“用户体验”打通“生态系统”的通道而为用户创造价值。相应地,用户价值融入企业决策而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提升响应速度。企业与用户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实现价值共创。
跨界是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融合与渗透,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通虚拟与实体,打造产业生态圈。表3为小米集团代表产业生态的权益性投资与其他长期投资合计在总资产中的占比。
表3 代表产业生态的权益性投资与其他长期投资合计在总资产的占比 (亿元)
对于小米集团,代表产业生态的权益性投资与其他长期投资合计在总资产的占比2015年至2018年分别为25.86%、27.97%、22.89%、18.78%,都处于很高水平。小米集团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圈, 2017年小米集团已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消费级IOT物联网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和管理了210家生态链公司,其中90家集中在硬件和生活消费品方面,构建起“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消费品”三层产品矩阵。
小米集团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质量高、价格低的工厂进行合作,实现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创造和成本节约。
“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常态。小米集团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它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报告期开始,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0%,如有超出的部分,都将回馈给用户。这是近乎免费的体现。
小米通过“免费”将产品作为聚合顾客的入口,增强粘性,拓展高毛利的业务,构筑其“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智能生态链,实现跨界创新。图3为小米集团各分部销售毛利率与同行业对比情况。
图3 小米集团各分部销售毛利率与同行业对比
从小米的销售毛利率来看,智能手机与IOT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或许在财报上小米的硬件永远无法赶超苹果,但近似“免费”的厚道价格决定了它的低毛利率水平,而不同于其他硬件制造公司。相比之下,其互联网服务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更是在行业毛利率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的背景下,小米毛利率反呈上升状态。小米集团通过近似“免费”的产品价格将用户聚合,进而为用户提供新用户价值。当用户获得的价值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清晰时,用户留在网络中的意愿也就越强,从而形成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率。
进一步分析,小米硬件补贴软件与服务的商业模式下,随着用户数量与黏度的增强以及连接企业的增加,其未来业务收入构成将发生变化,从而提升整体利润。图4反映了小米集团2015~2018年各分部收入的占比情况。
图4 小米集团分部收入占比
从收入占比来看,虽然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小米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不过是通过近似“免费”的厚道价格来聚合用户的途径。图5为小米集团各分部收入占比的变化情况。
图5 小米集团各分部收入占比变化趋势
从图5中各分部收入的变化趋势来看,智能手机收入的占比在逐年下降。同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占比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占比虽在2017年有所下降,但是2018年有明显提升。如此看来,小米集团未来主要收入来源正由智能手机逐渐转向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进一步验证了小米通过“免费”产品聚合用户,为用户创造新用户价值。2017年小米集团的消费者满意度高达94.75%,这是其跨界经营发展其他业务的重要资源。
小米集团采用跨界经营模式,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产业进行融合与渗透,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小米集团的快速成长成为可能。图6和图7为小米集团近4年的营业收入、经调整后利润及其增长趋势。
图6 2015~2018年小米集团营业收入 图7 2015~2018年小米集团经调整利润
可以看出,小米集团营业收入呈指数式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经调整后的利润增长呈非常可观的幂增长,小米的未来值得期待。其互联网思维下的跨界经营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然而跨界经营在市场中的反应又是如何?公司估值反映了市场的认可程度。表4 为小米集团与互联网公司、制造业公司市盈率及总市值比较表。
表4 小米集团与可比公司市盈率、总市值比较 (亿美元)
从市盈率来看,小米集团既不同于互联网企业也不同于制造业企业,而是居于两者之间,体现了其跨界经营的属性。但是,从总市值来看,小米集团的总市值均低于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与上市之前千亿美元的公司估值相比,更是相差甚远。这表明,市场对跨界经营仍存疑虑。
互联网使行业边界模糊和竞争壁垒消失,几乎所有组织都在进入或试图进入与主业不相关的领域以实现跨界经营,跨界已成为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小米集团作为创新型企业,天生的互联网基因使其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增长速度。本文从用户价值、融合创新以及“免费”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跨界经营的具体表现及绩效,主要研究结论有:(1)小米集团跨界经营为用户创造了新的用户价值。与此同时,用户价值会更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两者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实现价值创造。(2)小米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与质量高、价格低的工厂进行合作,使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渗透,实现价值创造和成本节约,是跨界经营的本质所在。(3)小米集团通过产品的“厚道价格”将用户聚合,为用户提供新使用价值,进而发展互联网服务等其他业务,通过跨界为用户提供精品化生活方式。(4)小米集团现已取得一定成就。虽然从市场反映来看,跨界经营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但幂数式的利润增长和指数型的主营收入增长,均表明了跨界经营构建的“商业生态链”潜在的共生、共创价值,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跨界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企业所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共创网络,整个网络为用户提供价值。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用户价值又促使开放价值体系升级。开放价值体系下,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融合式创新的跨界经营将成为新时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