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轶群
摘 要:教育领域是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合同管理的规范不仅是推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目前,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制度缺失、管理无序、观念淡薄、管理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对此要建立高校合同管理、备案、跟进与评估机制,从而提高高校合同管理的执行效果,推进依法治校。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依法治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功能,而且也参与着履行合同等社会经济活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规定: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管理方面。因此,不论是从应对经济形势,还是从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上,加强高校合同管理,不仅是保障高校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是规范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
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指的是高校对自身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我国高校陆续开启了规范法律管理和合同管理的新尝试。但是,从目前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合同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
第一,欠缺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度是高校管理的生命线,是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的依据。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制定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为依据,然而《合同法》针对的是普遍的合同规定及法律效力。而高校的合同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果仅以《合同法》作为管理依据,可能会影响高校合同管理的落实效果。
第二,未建立系统性的合同管理机制。如前所述,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管理的过程,如果没有建立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机制,就容易导致监控不到位、渠道不畅通,合同履行结果不理想等后果。实践中,一是从合同形式上看,存在着合同标准不统一、合同行文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在合同管理程序上表现为,在高校中合同的运行往往需要经历合同签订、合同归口管理、经费使用、资产管理、审计、财务等部门的审批。如果没有合同管理机制,经常会有部门之间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三是从合同管理的落实角度看,合同签订授权委托不明晰;合同审改、跟进及评估流于形式;未建立合同台账、数据库及档案留存机制等情况屡见不鲜。
第三,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承担高校合同管理的主体是:部分学校采用聘用校外律师作为学校的法律顾问,参与学校法律管理;有的学校利用资源优势,由本校法学院(系)教师兼职担任学校法律顾问;还有部分院校或单独或与校(院)办公室、纪检审等部门合署设立法务部(处)审核学校文件、合同,处理学校法律事务。而不同的情况会引发不同的问题。例如:校外律师因为不熟悉学校情况,不了解合同签署的目的及流程,容易影响合同管理的连续性、全面性、及时性。学校法学院(系)教师兼职担任时,因为大部分法学院(系)教师日常承担着的课堂教学、科研等工作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因为法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任课教师往往精于教学、疏于实践,由他们完成高校日常的合同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法务部门(人员)与校(院)办公室、纪检审等部门合署办公,法务人员在处理校内法律事务、审核合同的同时,一般也要承担日常行政类事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合同审核的质量。
高校合同管理改善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应对,具体为:
第一,建立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制度。高校应依法规范和完善对各类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切实实行统一指导、分类归口、分级授权、分工负责的合同管理制度。規范性的合同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合同的依据,也是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建立明晰的合同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处理高校合同类事务。只有让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提高高校合同管理的执行水平,保护高校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
第二,建立系统性的合同管理机制。只有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系统性、动态性的合同管理机制,才能做到全程监控、渠道畅通,更好地实现合同目的。一是统一合同标准、规范合同行文格式,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高校合同签约人应优先采用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示范或格式合同文本,合同内容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更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在法律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建立专属于本单位的合同示范文本库。二是严格合同履行管理,强化动态、流程性监控。合同履行的过程,也是加强高校行政事务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包括前期对承办合同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合同的洽谈和草案起草、提交审核、申请授权;合同的具体执行,跟踪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合同后评估信息,处理合同纠纷;合同验收的相关工作;制作、整理合同台账、数据库;收集、保管合同及归档;对合同效果的后评估等。这些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有流转审批,而且也要有监管程序。从审批管理角度,高校可以指定由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审核各类合同、出具学校的授权委托书等;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审核、指导合同履行等。从合同管理的落实方式上看,目前高校都推行无纸化办公,建议从日常工作电子系统中上传合同文本(包括修改稿)、合同审批表及申请授权表,在完成合同审批的过程中自动将审批过程及结果留痕、存档。当然,如果能将合同审批与财务支付系统协同化处理,将会大大提升合同的执行速度。
第三,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队伍,发挥人才智库效用。合同审核制度的完善对防范合同风险起到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作用,较好地完成一项经济合同审核,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合同审核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经济合同审核的质量高低。因此,应大力提高经济合同审核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积极培养经济合同审核复合型人才,利用高校各类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专项合同审核人才信息库。对于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对学校影响重大的经济合同,应从人才库抽选专业人才组成专门审核小组,对经济合同进行审核。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多。合同既是高校参与市场活动的载体,也是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方式。只有积极有效监控、及时处理纠纷,才能保证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继而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本文系中国戏曲学院院级项目“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分析”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学院(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