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
摘 要:从中华文化包容性、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发展三个方面认知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解析“福田敏男现象”,探索高校加强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福田敏男现象”;人才队伍建设
对新时代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
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其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包容并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讲究“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体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梦”是和平、开放、包容之梦,“中国梦”与“世界梦”心意相连,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共同的圆梦道路上也愈发并肩前行。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校已成为海内外人才成长成才、实现个人梦想的良好平台。我国高校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海外高水平人才一同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的跨越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发展,正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2.贯彻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各项国家战略能否有效贯彻依赖于人才主体。因此,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直接关系着各项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因此,高校引进海外相关高层次专家学者,争取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并为战略实施建言献策,对于推动各项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3.符合“双一流”建设发展需要
当前,“双一流”建设成为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世界对“国际一流”标准的共识,通常包括:一是研究工作的引领性。一流大学是探索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主阵地,坚持原始创新是其不二选择。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凝练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引领性的研究工作,是所有一流大学的核心追求。二是研究成果的重大性。一流大学是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的发祥地。能够持续产出富有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能够影响甚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三是全球尖端的人才聚集地。能够以人为本、招贤纳士,拥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一流的社会声誉,具备一流的大学治理能力和校园文化,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充足的保障,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前来求职任教。四是全球优秀学生的向往地。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建有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学子前来求学深造。五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拥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获得世界著名学术机构的教学科研职位或胜任知名跨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职位,并能得到雇主的高度認可和社会的普遍赞誉。诸上基本特征都决定着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北京理工大学“福田敏男现象”解析
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最有特色的是“福田敏男现象”。福田院士从普通的访问学者,经过“111计划”的凝聚,受聘为全职的外国专家,并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塑造了外籍学者在北理工成长、成功的学术路径,并创造了所在学科国际高端人才聚集效应。这种成长路径和聚集效应,被称之为“福田敏男现象”。“福田敏男现象”包含丰富的教育、科研和大学国际化内涵。
1.“福田敏男现象”是拓展全球先进科研方向的体现
在北理工工作以来,福田教授领导团队提出一系列面向生物医疗与极端制造的先进机器人技术,创建的世界首个跨尺度协同生物组装微机器人系统实现了200微米人工微血管的自动化加工,为再生医疗精密人工器官构建提供了全新方法;创建的世界首个纳米操作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单细胞原位特性表征,为重大疾病诊断与个性化诊疗开创了新技术。上述研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未来高端医疗诊治机器人的代表。由福田教授牵头的纵向科研中包括唯一一个由外籍学者牵头并使用英文答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因此,“福田敏男现象”拓展了全球先进科研方向,为国际学术界贡献了显著的成果。
2.“福田敏男现象”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体现
福田院士至今已指导了30多名中国学生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千人计划”专家郭书祥教授在内的一批中国学生已回国工作,成为中国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中坚力量。他培养的诸多中国学生已成为世界著名学者,极大提升了中国学者在世界机器人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在“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福田院士积极发挥自己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协同学校相关方面联络国际高层次人才来中心任职。经他介绍,日本建设机器人学会前会长、IEEE Fellow、日本大阪大学新井健生等教授受聘成为北理工“外专千人”全职教授,分别担任了中心科研团队的PI,为中心高水平学术团队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因此,“福田敏男现象”不仅体现了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而且也体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实力。
3.“福田敏男现象”是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体现
随着办学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学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长,本科生拥有大量出国参与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机会,逐渐拥有越来越宽阔的国际视野。同时,学校留学生人数突破2,200人,已成为留学中国的著名品牌,学校推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培养,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福田院士作为北理工机电学院本科生机械电子工程全英文教学的专业顾问,利用其丰富的海外教学经验,对该英文专业的规划论证、课程建设、培养方案设计等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并亲自担任“机器人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福田敏男现象”体现了北理工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实力。
4.“福田敏男现象”是扩大北理工国际影响的体现
福田院士心怀浓郁的北理工情结,着眼增强北理工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致力于通过机器人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提高北理工的国际学术声誉,并切实推进北理工及国内青年学者与国际顶级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14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IEEE机器人及自动化学会北京专业委员会。在2015年中国主办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筹备过程中,福田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邀请时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拉贾(Raja)教授等世界顶级专家作大会报告。在2016年和2017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他广邀到会的全球机器人领域顶尖学者来学校和中心参观交流,让这些国际顶尖学者们直观地认识了北理工,了解了北理工在机器人学术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有效地扩大了学校在学术界的影响力。2016年,他和黄强教授作为联合主席共同创办了“机器人—人功能单元融合仿生系统(CBS)”IEEE技术委员会。在福田院士的指导下,于2017年10月在北京首次主办IEEE CBS国际机器人大会,于2018年创办IEEE Transactions on CBS期刊。在福田院士的联络和帮助下,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与北理工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并为推动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福田敏男现象”体现了北理工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
高校加强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1.统筹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引智工作顶层设计
引智工作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与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存在相互促进的有机关系。高校开展引智工作要坚持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不能将引智工作孤立处理,尤其要注重统筹学科发展规划,做好引智工作的顶层设计。
要建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和研究机制,结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各类国家外专项目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科技领域学科增量发展或紧需的学科存量发展,优化学校引进国外人才结构和引智项目布局,激励外国专家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合作实效。
2.坚持以点带面,强化“福田敏男”效应
提升外国专家层次,提高引智效益。“福田敏男现象”给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全国引智工作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大力引进国外高端紧缺人才,应该注重引进的质量,提升外国专家的层次,提高人才引智效益。
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制定引智标准和引智策略,针对性地引进高端海外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专家的辐射效应,促进专家到校后拓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其学术影响力和成功经验,不断引进海外同领域的优秀专家或团队,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以外专人才和团队引进为牵引推动获批重大科研项目,从而实现高校引智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海外高端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外国专家的专业优势、严谨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深化留学生趋同化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完善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人才聚集环境
第一,提供能够充分展现外专实力的配套科研平台。科研平台是引智对象最为关注的条件,密切关系到其科研事业成败。科研平台的方向是否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匹配,科研平台的实力能否支撑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平台的外部影响力能否满足自身学术发展需要,都是引智对象关注的焦点。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必先为其搭建好能够充分展现其实力的配套科研平台,方能做到“先引后培、支撑发展、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第二,建立能够充分吸引外专人才的政策体系。由于国内外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尽相同,学校要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就应该给予外聘专家政策上的支持,要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从各方面给予外聘专家以支持,建立能够充分吸引外专人才的政策体系。一是考虑到国内外薪酬水平的差距,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定制化的海外专家薪酬体系。二是要建立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高校应结合实际依托的人才项目或双方协商意见,突破传统事业编制人员招聘模式,制定特定期限的人事聘用合同。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特点,采取不同的引进措施和策略,形成回国创业与为国服务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合作研究与讲学授课相结合的多种引进方式,争取更多的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三是打通海外专家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際化高层次人才福利制度,如带薪学术休假制度等。五是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六是保障其在合理范围内拥有治学自主权。
第三,建立能够切实满足外专工作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良好的服务体系是高校引才留才的软实力,直接影响到外专入校工作后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一是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要建立国际化的语言环境,能够做到管理和服务过程无障碍沟通。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其国际化界面设计,使得外专人才在校办事做到简单便捷。三是提供人性化的医疗、膳食、图书和网络服务。四是协调解决其子女教育和升学需求。
(作者系原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