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人物画多元化发展之浅见

2019-09-11 09:51罗振怀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物画中国画观念

罗振怀

(坂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历史的变革以及社会的观念更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代表当政的宫廷画、民间的风俗画以及文人雅士的文人画,无不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但总体无法脱离当时封建社会的某种局限性,因此,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当代,人物画的发展迎来了巨变的契机。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转变契机

在近代,尤其是清政府的大门被外国列强打开之后,国人才真正认识到了落后意味着挨打,有志之士开始改变以求出路,借鉴西方文化成为改变的开始。

(一)西方文化的冲击

变革伊始,一大批志在献身艺术事业的先贤开始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绘画,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众所周知,西方绘画以科学为支撑,人物画以严谨的解剖、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而中国绘画以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和书法相结合,创造出浪漫且富有诗情画意的符合国人审美习惯的艺术作品。东西方绘画的融合与借鉴成为当时的研究主题。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争论。《中国画改良论》中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至今仍然是影响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依据。

(二)自我觉醒的救赎

在一些画家学习西方绘画改良中国画的实践多年之后,也有一些画家在接受外界艺术冲击的同时,专注于继承传统、走出传统、发展传统,其代表人物王子武、周思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艺术强调个性,艺术境界是审美观的自我体现,自我完成,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的,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中国人的艺术,不是心往不返,而是“反身成诚”,“万物皆备于我”[1]。周思聪的反思是从自身思想的解放进行艺术思考。

二、绘画材料的革新

任何绘画基本都是以材料为创作载体,材料的研究与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绘画的发展。

(一)传统材料的发展

传统中国画的材料以我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本,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其实变化并不大,无非是制作工艺更为精良一些,用材用料更为考究一些。然而,时代的变化让更多的画家无法静下心来研究材料,即便是再好的材料也都是工厂加工而成,快餐式的绘画工具其实是对中国画发展的一种伤害,反而是日本研究中国的绘画材料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不得不说是对我们中国画家的一种警示。

(二)综合材料的应用

当部分画家终于不满足于现有的绘画材料及工具时,便把目光转向了别处,例如借鉴版画和雕塑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材料,以无法用韵味的语言表达着个性和张扬时,中国人物画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以笔墨传统为主的中国绘画,在偏离核心材料后,似乎真的失掉了中国画以独特材料创造出来的独特的中国思想的韵味。因此,只有在以笔墨纸砚为核心的中国画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其他材料的辅助,才是基本可行的探索。

三、绘画形式的转变

(一)传统绘画构图形式的转变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所述的“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千百年来成为历代画家构图所遵循的指导法则,并形成若干种构图图式,如上下构图、左右构图、平行构图、边角构图、环形构图等,然而法则既是标准,同时也是一种制约,尤其是传统人物画的构图形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经营位置的传统基础之上开拓新的构图形式已经势在必行,在以构成模式为主的构图方式近年来在人物画上逐渐展示出了一种极其新颖的表现方式。构成是解决形态的组织、形态的搭配、形态与空间的结合,以及结合的法则、规律、方式等问题,是物之间、材料之间、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使单一的形态构成丰富,使凌乱的形态构成秩序,并使其具有活力[2]。

(二)多元化审美对绘画题材的需求

在人物画的历史上,题材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性,宫廷、民俗、历史人物、高士、仕女、道释等为主的内容在当代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人物画当随时代,更是记录和表达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及思想,但并不仅仅说把古代题材换成现代题材就是题材的转变。张见、金沙等人对古典绘画的反思及重构的具有新的形式和内容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是对绘画题材开拓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四、在传统的基础上新的创作观念的介入

在本文的第二个观点中对绘画材料的革新做了一点分析,如上所述,工具材料仅是外在的因素,而且是不易改变的承载中国画材质特点的载体。中国人物画真正需要突破的是观念。事物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不是具体方法技术的积累和改变,而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改变(爱因斯坦)。艺术创造,首先是审美观念上的更新和开拓,而不是形式方法上的改变[3]。

(一)传统性

从最早描述上层社会阶级的政治及日常生活的帝王、宫乐、游春等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人物画向民俗画及文人画的转变是绘画功能和观念上的一次大的变革,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到《清明上河图》,不管是从内容还是绘画技艺都更为松动活泼,绘画的功能也大大的扩展。

(二)当代性

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新思想新观念的崛起,艺术观念在此阶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国传统人物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1985年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论在当时引发了美术界的震动和争论。这看似偏激的言论说到底是艺术的观念之争。当然,中国画不可能穷途末路,但由此引发的思考也让更多的人物画家寻求改变,当代艺术的注入显得迫不及待,并由此展开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三)超前性

我们说到艺术观念的超前性,大家不由得都会想到同一个人-文森特·梵高,从他的艺术历程我们就知道观念的超前性是多么的冒险。从被世人的嘲讽,遗弃到被众星捧月似的推上艺术的神坛,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也是一个典型的励志传奇。如今很多人标榜的超前,不过还是在咀嚼前辈们吃过的剩饭,真正意义上的超前,不是材料技巧而是观念的超前。而可笑的是,很多所谓的“先锋”艺术家,把玩把戏也当成了当代与超当代。于此,真正的人物画家们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学习与探索是我们唯一能前进的路。

五、结束语

通过研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绘画题材方面一直都在呈放射状的扩展,在绘画技艺方面也在不断的创新,然而在绘画高度方面并没有呈现持续上升之态,甚至在几个历史阶段呈下滑与萎靡之态。在现阶段,社会高度繁荣,世界艺术呈整体开放之势,正为我们中国人物画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相信,通过真正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物画家的努力,中国人物画百花齐放之盛景就在不远处。

猜你喜欢
人物画中国画观念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维生素的新观念
中国画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远方》中国画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