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高使命。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日益加强。但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还比较传统和僵化,学生党员对组织活动接受度不高。如何通过创新活动模式与组织结构设置,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载体,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力,成为我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为有效并全面找准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的要素,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本文对近10 年的CNKI、万方数据库探讨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发现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提升要素系统构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根据高校基层党支部设置及运作的基本特点,划分为高校党委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支持、高校基层党支部内部建设和作用发挥。其中,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内部建设又可细分为:支委会队伍建设、组织结构设置、党支部活动开展等三个子因素。
依据上述思路,本研究从5 个方面归纳了现阶段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活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若干个相关因素。最后,对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13 个党支部的学生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要素12 个主要因素,见表1 所示。
表1 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要素12个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设计问卷,请各党支部成员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经过多次讨论,并辅以相应的数据分析,最后得出判断结果,进而得到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关系做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处理,得到了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即因素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如图1 所示。
根据上述的影响要素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其主要的结论及对策建议如下:
(一)决定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的最基本因素(最低等级的因素)主要是支委会本身队伍建设及党委支持,支委会本身队伍建设具体表现为通过“支委会队伍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和“党员先进性教育不足”3个独立因素。同时,上级党委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也是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的基本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上级党委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支委会本身队伍建设建立力度,规范支部主题教育规范。
(二)“支委会队伍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党员先进性教育不足”和“基层党建工作支持不够”4 个独立因素决定了支部工作队伍责任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足,而“党委对于基层党建的重视程度与支持程度”决定着党务工作者是否缺乏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机制内容,进而影响着支部组织设置方式。而培训力度影响着党支部是否善于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工作,并且,这些因素与支部工作队伍责任与创新意识一同影响着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教育管理行为。因此,要充分做好党员先锋的模范教育活动,树立、宣传和推广典型人物。此外,在做好集中培训的同时,要积极利用新形式、新媒介、新思想挖掘政治育人的途径,注重基层党建活动的务实管用、常态长效、创新有序。
(三)党支部设置模式单一影响着自身的党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而方式方法的陈旧,教育管理行为单一弱化了支部的组织力与凝聚力。可见,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只是在于方式方法的陈旧,而是在支部设置形态上无法做出及时改进的必然结果。时代环境的变迁极易导致活动开展方式的过时或党支部改革的供需侧不匹配而无法产生最终效果的协同效应。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要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强化支部的组织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的动员力与实效性。
(四)“党支部的组织力与凝聚力弱化”和“党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直接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队伍建设,制度是关键,这是从一个根本性的源头上影响着每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党支部的组织力与凝聚力是每个高校党支部的灵魂,只要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组织力,党支部才能活力十足。因此,要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去;并在日常生活中完善党支部的帮扶机制建设。
因此,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而言,除了要全面认识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因素,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关键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层次关系。只有这样,党建工作者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实处发力,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抓实抓好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