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

2019-09-10 07:22张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张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化,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也得到凸显。就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整体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基于核心素养高效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习得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执教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一)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点:健康人格和珍爱生命。

健康人格主要是指各种优秀的人格特征在某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调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2.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喜欢学习且主动学习;3.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能够做到正确评价,主体意识健康积极,能够自律自爱、自立自强、自尊自信;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创造性、能动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5.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人际关系良好,交际能力强。

珍爱生命。珍爱生命主要是指学生重视自己的生命且学会爱护和保护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2.能够理解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追求人生理想,对于创造和奉献非常崇尚;3.具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道德品质主要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特点,这种倾向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在个人行为和思想中的体现。一般来说,道德品质主要由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两个部分构成。道德行为包括道德习惯、道德行动和道德言语,而道德意识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 这些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构成成分,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指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地位和性质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以法治国的精神、意识、理念以及法律至上是法治观念的实质。一般来说,法治观念主要包括用法、守法、尊法。用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權益进行维护。守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严格自律、遵守法律,自觉在规则、纪律、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尊法主要是指学生尊重法律,对于法治能够从内心做到尊崇,对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给予认同,具有法治信仰、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主要包括依法维权、依法行事、敬畏法律、尊崇法治、崇尚宪法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尤其是塑造学生“三观”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师,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吃透新课改的要求,对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组成部分要有最基本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比如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多了解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自身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设计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人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才是学习的主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进行授课。比如在教学《我是小学生》时,利用翻转式教学,师生互换身份,教师假扮刚入学的学生,学生带教师去认识校园,发现校园当中一些有趣的地方,增加教学乐趣,同时引出下一章《校园生活真快乐》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在教学《做好我自己》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请自己的朋友、家长、同学完成一份关于自己的调查问卷,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拿到结果之后跟自评相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立体地认识自己。当然,这个过程也能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提高个人素质。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思考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肯定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补充适当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将自己习得的知识内化成人生经验和学习技能。 例如,在讲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主题的时候,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先将地球美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比如神奇的自然景观之美;然后再将地球“肮脏”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比如五颜六色被污染的河流,森林遭受砍伐之后剩下的光秃秃树桩以及无家可归的小鸟。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对比,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在讨论学习“团结协作”的德育教育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开展合作小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体验式教学课堂。先在班级内设立游戏合作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游戏任务,然后教师邀请小组内的代表站在讲台上和大家分享合作比赛参与游戏的感受。通过合作小游戏的开展,班级内道德教育与法治培养教学的课堂氛围逐步活跃,学生在参与游戏的欢快氛围中对合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加深对合作协同重要性的认知印象。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调查访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局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

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真正养成某些良好的习惯和思想意识,这也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形象性、直观性为特点,能够将原本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内容与活动,可以用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以《请帮我一下吧》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展开角色扮演。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内容:一名小朋友在放风筝时,风筝挂在了树上,需要请求旁边的人帮助自己摘下风筝;下雨天,看到旁边的行人两手拎满了东西,无法打伞……学生依照这样的情境想象故事接下来的走向,展开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

生学会了向他人伸出援手,也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学会了致谢。这不仅是一次道德和情感的教育,也是一次认知教育,能够使小学生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结合核心素养培育新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光全,鲜于文珍.奏响道德与法治价值教育的强音——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性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创新[J].中小学德育,2018(4):5054.

[2]朱开群.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从2017年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展评活动说开去[J].中小学德育,2017(9):6062.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