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能,也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值得我们高兴,但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分层化教学不明显、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将以这些问题为指引,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长内有效的进行授课,并高质量的完成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该学科的课堂教学,积极的以数学课堂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指引,不断的优化自身在课堂的教法使用,从而让数学课堂在教师的用心探索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将从三个主要的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提升数学学习效能的重要因素,有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以精力集中的开展学习,积极的去钻研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对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小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动态化的GIF图片向学生具体生动的展示一个关于关于折线统计图应用的案例,如借助折线统计图统计人口数量、借助折线统计图展现企业的收支情况等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案例和形象的展示中有效的激发对《折线统计图》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或者PPT课件向班级学生具体清晰的展示出该节课主要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如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征;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准确读法;能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引下开展有效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对以上每个知识模块进行细致化的讲解,让学生在有趣的展示和精准的讲解中,不断的强化读该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进行分层教学是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性遵循“一人一方”的原则,合理的开展分层化教学,让课堂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潜能、个人数学知识储备量等情况,将学生有效的划分成基础、提高两个学习层次,并根据后续的学习情况变化,对层次的划分进行有效的调整,确保层次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紧接着数学教师可以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和延伸类的题目,让学生不断的发散数学学习思维,而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要让学生紧紧依托教材,较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如理解小学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能进行准确的小数乘法的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学习对应的学习任务,自然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能,当然,在分层教学中给予有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指导中要做到及时、精准和针对性强,确保学生都能较好的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
三、开展实践活动是重点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往往喜欢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这种特点,积极的将实践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和计算面积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测量生活用品的长宽高,如测量铅笔盒的长宽高,按照所学习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和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不断的强化学生对多边形物体面积计算的认识。又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对本班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行调查,询问学生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如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并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之后制作成折線统计图,同时让学生比一比谁的作品更好,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准的理解了《折线统计图》小节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从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有效开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高效施教提供些许的帮助,当然进行有效教学还需要数学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学习对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从而不断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0):86.
[2]徐曦霞.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9(02):58-60.
[3]林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策略[J].黑河教育,2019(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