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9-09-10 08:21王相团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培养

王相团

摘要: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朝着学习的方向努力。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有意外的惊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如何,重在看学生对学习有没有兴趣。而老师激发兴趣的方法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鼓励或者方法的引导,还存在于一些课堂之外的因素。如,对学困生学习上的辅导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都是一种激发方式。

一、在关爱中激发学习兴趣

1.关注学习,帮助学困生。

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对学习的兴趣通常是从对老师的喜好开始的。如果学生喜欢所学科目的老师,相应地他(她)就会喜欢老师所教得学科,同样的道理,学生一旦不喜欢这个老师,也就不喜欢上他(她)教得课。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格外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帮助,这对于的他的学习是一种巨大的推力。如,在教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四则混混合运算”内容时,这节课知识点不是太难,只要掌握了计算法则,认真运算,一般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往往就有一些孩子由于基础薄弱,无法掌握和计算,经常出错。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是批评和斥责,而是在课下耐心地辅导,慢慢讲解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出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让他板演,并给予鼓励个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由此感激你,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课,并主动努力学习,这样的态度,胜过你无数次的督促和辅导。

2.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老师是既依赖又崇拜,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会表现地相当高兴和激动,同样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生活中缺少关爱和照顾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有时候老师不经意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轻轻地抚摸,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力量,从而朝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努力。如,在我的班上有几个孩子,父母离异,家庭情况特殊。经常表现的很自卑,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也不爱和人说话,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成绩自然不理想。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格外地关注他们,课堂上有意识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习题。在作业本后面写几句鼓励的话语,课余时间多和他说说话,并让其他孩子主动和他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同时,关注他们在家的情况,比如,饮食,休息,玩耍等。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乎他的,是关心他的,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想法。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主动努力学习,为自己争气,为老师争气。所以,对孩子的关注,是对他最大的鼓励,是学习上最大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1.有效地课堂导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相当重要,尤其是课堂导入方式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也关乎着学生对新授课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前,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可以设置一个巧妙的问题,制造悬念,也可以创设一个具有想象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内容时,在课前导入时,我不是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室的地板破损了,学校决定在这个暑假重新进行装修,请你们计算一下我们教室的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块地板?因为这个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都想知道怎样计算。在这个时候,我适时出示今天的新授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会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学。当然,今天例题中的数据我也特意就用教室的实际数据(事先测量),引导学生去计算。然后拓展一下:学校一共又二十间教室,一共需要多少块地板?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探究,去计算。所以,有效地课堂导入方式,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2.有趣地情境创设。

虽说数学逻辑性较强,但是它源自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有趣地情境来进行: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辨认方向”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就簡单创设一个场景:辨认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一些主要设施或者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引导学生如何辨认方向。或者编一个小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辨别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一些方向。尤其是这种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不管你理论上讲得有多好,分析的多么清晰,都不如亲自到情境中去体验,这样不仅理解地快,而且掌握的比较牢固,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

3.多样化层次练习的设置。

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和掌握的目的。它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也不同。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呢,这几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学好,掌握牢固。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因为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掌握的效果也不同。尤其是孩子们刚接触两位数的乘法,有些孩子就是容易出错。所以在布置练习题时,对于一般水平的孩子,我布置一些简单的、数据较小的、容易掌握的习题(13x11),中间的孩子,再稍微提高难度(45x55),好一点的孩子再提高要求(99x99),还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究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上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在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对所有的孩子都提一样的要求,布置同样的练习任务。

总之,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孩子们学习起来感到比较枯燥,不容易感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书敏.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上), 2015(2).

2.张学娟. 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学园, 2014(12):136-136.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